中国象棋等级分排名是什么意思

中超01
中国象棋等级分排名是什么意思
导读:中国象棋等级分排名指的是中国职业象棋棋手等级分排名。中国棋院2014年公布国内围棋职业棋手最新等级分,90后棋手时越九段以2688分继续排名首位,名将古力九段的排名上升一位,重返前三位。去年夺得六项世界大赛个人冠军的时越、陈耀烨、周睿羊、范

中国象棋等级分排名指的是中国职业象棋棋手等级分排名。

中国棋院2014年公布国内围棋职业棋手最新等级分,90后棋手时越九段以2688分继续排名首位,名将古力九段的排名上升一位,重返前三位。

去年夺得六项世界大赛个人冠军的时越、陈耀烨、周睿羊、范廷钰、芈昱廷、唐韦星,最新等级分排名均在前十位;刚刚夺得第18届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冠军的柁嘉熹则排在第六位。

前十位棋手为:时越(2688分)、陈耀烨(2676分)、古力(2666分)、王檄(2655分)、周睿羊(2648分)、柁嘉熹(2637分)、芈昱廷(2636分)、范廷钰(2623分)、唐韦星(2613分)、檀啸(2612分)。获得2013年围甲联赛“最有价值棋手奖”的重庆队95后小将杨鼎新以2601分排名第12位。

韩国棋院也公布了棋手的最新等级分,朴廷桓九段以9881分的高分连续3个月位居榜首,并以2分优势打破由李世石九段在2011年5月创下的9879分的等级分更高纪录。

扩展资料

2016年国际棋联公布了国际象棋棋手最新等级分,现任世界棋王、挪威名将卡尔森和现任世界棋后、中国名手侯逸凡分别稳居男子和女子等级分榜榜首。卡尔森最新的等级分为2851分,比刚刚加冕全美冠军的美国名将卡鲁阿纳(2804分)高出47分,领先优势明显。

排名第三至第十位的棋手为:俄罗斯克拉姆尼克(2801分)、荷兰吉里(2790分)、法国瓦谢尔(2788分)、美国中村光(2787分)、亚美尼亚阿罗尼扬(2784分)、俄罗斯卡尔亚金(2779分)、中国丁立人(2778分)、美国苏伟利(2775分)。

值得一提的是,排名第九的丁立人,其等级分在亚洲棋手中名列之一,前世界棋王、印度名将阿南德以2770分排名第11位。中国棋手除了丁立人外,还有8人进入世界前100名,他们是:李超(15位)、余泱漪(20位)、王皓(23位)、王钥(27位)、卜祥志(30位)、韦奕(44位)、倪华(58位)和侯逸凡(85位),其中侯逸凡是世界排名前100名里唯一的女棋手。

女子等级分榜,侯逸凡以2663分高居榜首,比排名第二的印度名将科内鲁(2575分)高出88分。排名第三至第十位的棋手为:乌克兰小穆兹丘克(2561分)、中国居文君(2559分)、俄罗斯科斯坚纽克(2556分)、乌克兰大穆兹丘克(2555分)、格鲁吉亚扎格尼泽(2537分)、立陶宛奇米里杰(2536分)、俄罗斯拉戈诺(2529分)和印度哈丽卡(2514分)。

中国名手谭中怡、赵雪、雷挺婕、沈阳分别位居第11、第13、第20和第26位。

人民网--中国棋院公布最新等级分 90后棋手时越继续领跑

人民网--国象棋手最新等级分揭晓 侯逸凡位列女子之一

1 文言文阅读答案刘显传

《明史 刘显传》译文:

刘显,南昌人,天生身材魁梧、膂力绝伦,青年时家贫,为人佣工为生,赶上了荒年,因吃量过大,经受不了饥饿煎熬,便有了轻生的念头。他来到一座荒祠里上吊,不想一连吊了两次,都因为绳子和房椽断了而未遂,刘显以为是有神人护佑,便拜别神像、恸哭而去,混迹于一帮牵夫里,为人拉牵帮佣,辗转经年,到达了天府之国四川,寄居在一所寺庙里,靠打短工和偷吃庙里的供品维持生计。他把偷来的供品扣在一口大钟里,天长日久便被人发现了,他神奇的体力被人们以为是天人下凡。嘉靖三十四年,川南宜宾苗人做乱,巡抚张皋募兵平叛,在众人的劝说纵恿下,刘显应募投军,在首次战斗中,他手舞两把大铡刀当先冲锋,亲手砍杀五六十人,并手擒三名首恶,后军继进,使这场叛乱一举荡平,刘显由此声名大震,从一名走卒一下子升为副千户。从此他一直身历沙场,七年之间凭了战功直升到总兵,其升迁之快,为历代武将中所罕见。

参考:

/linkurl=4iwPIcqEeg8u9CTBVMTRFYNXwaxqjAT820Cli_L7CFbEtY27L-XerGgwrm_KrumjNMEuDRhaESxzmxulImsOKfuDZnb_TzxP2VGrP7wZkE7

注:

《梁书·刘显传》、《南史·刘显传》不详。

2 贫者妄心文言文阅读答案

贫者妄心原文: 一市人贫甚,朝不谋夕。

偶一日拾得一鸡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当矣!”妻问:“安在?”持卵示之曰:“此是,然须十年,家当乃就。”因与妻计曰:“我持此卵,借邻人伏鸡乳之。

待彼雏成,就中取一雌者。归而生卵,一月可得十五鸡。

两年之内,鸡又生鸡,可得鸡三百,堪易十金。以十金易五牸,牸复生牸,三年可得二十五牛,堪易三百金矣。

吾持此金举债,三年之间半千金可得也。就中以三之二市田宅,以三之一市僮仆买小妻。

我与尔优游以终余年,不亦快乎!“ 妻闻欲买小妻,怫然大怒,以手击卵碎之,曰:“毋留祸种。”夫怒挞其妻,乃质于官,曰:“立败我家者,此恶妇也,请诛之。”

官司问家何在,败何状,其人数自鸡卵起至妻止。官司曰:“如许大家当,坏于恶妇一拳,真可诛。”

命烹之。妻号曰:“夫所言皆未然事,奈何见烹?”官司曰:“你夫言买妾,亦未然事,奈何见妒?”妇曰:“固然,第除祸欲早耳!”官笑而释之。

翻译: 有个人很穷,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一天捡到了一个鸡蛋,很高兴,告诉他的妻子说:"我有家产啦!"妻子问:"在哪里?"他拿出蛋给她看:"这就是,不过还需要十年,家业才成熟"于是和她妻子商量:"我拿这个蛋,跟邻居借他们的孵鸡(专门孵蛋的鸡)来喂养等到这只孵鸡生出小鸡来了,从中选只母鸡再来生蛋,这样一个月就能得到十五只鸡了两年之内,鸡又生鸡,就可得到三百只鸡了,既可换得十金(金表示古时的货币单位)用十五金换五头母牛,母牛可再生母牛,这样三年内就可得二十五头牛了,既可换三百金了我拿这些钱去放债,三年内就可放得千金了我们就拿其中的三分之二买田买房,拿三分之一买佣人娶小妾" 妻子一听要娶小妾,勃然大怒,用手拍碎了鸡蛋,说:"不能留祸种"丈夫也生气了打他妻子,把她告到了官府,说:"这个可恶的女人败了我的家产,请责罚她"判官问道,家住何方,告什么状,于是他从捡到鸡蛋说起,说到他妻子拍碎了蛋为止判官说;"这么大的家当,就这么毁在了恶妇的一拳,真当该受罚"于是命人准备惩罚她妇人哭着叫着说;"我丈夫所说的事情都还没有成为事实,我为什么要受罚呢?"判官说;"你丈夫说要娶妾也是未成事实,你为什么要嫉妒呢?"妇人说:"是这么说,但是祛除祸患要趁早啊!"判官笑笑,释放了她 (1)一家人贫甚[贫]:贫困。 (2)家当乃就[家当]:家产。

(3)牸复生牸[牸(zì)]:母牛。 (4)借邻人伏鸡乳之[伏鸡]:正在孵卵的鸡。

乳:孵化。 (5)待彼雏成[雏]:小鸡。

(6)堪易三百金矣[堪]:能。[易]:卖,交易。

(7)然须十年[然]:只。 (8)吾持金举责[举责]:放债(以收取利息),责,通“债”。

(9)挞其妻[挞]:鞭打。 (10)乃质于官[质]:对质,在法庭上相互陈辞应辩。

(11)妻号曰[号]:大叫。 (12)第除货欲早耳[第]:只是。

(13示:给……看 (14)第:只是 (15)就中以三之二市田宅[市]:买 (16)因与妻计曰[计]:盘算。

3 蜀僧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

蜀:现在四川省。 鄙:边境、偏僻的地方。 语于:对……说。 吾:我。

之:往,去。 南海:指浙江省的普陀山(我国的佛教圣地之一)。

子:您,古代对人的敬称。 瓶、钵:和尚盛饮食的用具。 买舟:雇船。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犹未船:尚且还不能够(实现)。 惭色:惭愧的神色。

何:什么 恃:凭着

答案要点:

句子: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解词:蜀:现在四川省。

鄙:边境,偏僻的地方。

句意:四川边远地方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句子: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解词:语于:对……说。

吾:我。 子:您,古代对人的敬称。

之:往、去。

南海:指浙江省的普陀山(我国的佛教圣地之一。)

瓶、钵:和尚盛饮食的用具。

何:什么。

恃:凭着。

句意: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问:“你凭什么去 呢?”穷和尚回答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句子: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解词:买舟:雇船。

数年:多年。

犹未能:尚且还不能够(实现)。

句意:富和尚说:“我多年以来,总想雇船往下游去,还不能够实现;你凭什么去呢!”

句子: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解词: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句意:到了第二年,那个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到过南海这件事讲给那个富和尚听,这时,那个富和尚感到很惭愧。

译文:

四川边远地方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问:“你凭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回答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以来,总想雇船往下游去,还不能够实现;你凭什么去呢!”

到了第二年,那个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到过南海这件事讲给那个富和尚听。这时,那个富和尚感到很惭愧。

4 《原宪甘贫》文言文阅读答案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蓬户不完()②匡坐而弦歌()

2子贡见原宪即曰“先生何病”,而原宪却答曰“非病”。子贡所问的“病”和原宪所答的“病”分别指什么?

3原宪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孔子做鲁国司寇时,他是总管家。孔子死后,隐居于卫,破屋蓬户,衣褐食蔬。从这段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宪具有怎样的人生信念?

答案:

1①门②弹琴唱歌

2子贡所说的病是指身体上的疾病,而原宪所说的病则是学到了东西不去施行。

3宁可安贫守道,绝不做违背仁义道德、玷污节操的事。

5 为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阅读练习一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以( )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 。

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 B、吾欲之南海(往)

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之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5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阅读答案:

1主观努力(或立志)2到过南海这件事3D4之一次表示探询语气(或表示一般疑问)第二次表示轻蔑语气(或表示不屑一顾)5略

阅读练习二

8、解释多义词(6分)

自南海还( ) 蜀之鄙有二僧( ) 西蜀之去南海( )

望桓侯而还走( ) 肉食者鄙( ) 去国怀乡( )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吾欲之南海 B 其一贫,其一富 C 以告富者

子墨子九距之 其真无马邪 必以分人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的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4分)

12、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2分)

吾 资 之 聪 倍 人 也 吾 材 之 敏 倍 人 也 屏 弃 而 不 用 其 与昏 与 庸 无 以异 也。

阅读答案:

8、(6分,每空1分)回来 掉转(回转) 边境 目光短浅 距离 离开

9、(2分)C

10、(6分,“买”、“犹”、“顾”、“哉”各占1分,句意各占1分)

译文①我好几年来想要雇船而下,还没有成行(实现)。

②人们确立志向,难道不如四川边境的和尚吗?

11、(4分,每空2分)

蜀鄙二僧(去南海) 志向坚定,主观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差也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意思对即可)

12、(2分,每错1处扣05分,扣完本题分为止)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6 《糟饼》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一人家贫而不善饮,每出,止啖糟饼二枚,即有酣意。适遇友人问曰:“尔晨饮耶?”答曰:“非也,食糟饼耳。”归以语妻,妻曰:“呆子,便说饮酒,也妆些门面。”夫颔之。及出,仍遇此友,问如前,以吃酒对。友诘之:“酒热吃乎?冷吃乎?”答曰:“是熯的。”友笑曰:“仍是糟饼。”既归,而妻知之,咎曰:“酒如何说熯?径云热饮。”夫曰:“已晓矣。”再遇此友,不待问,即夸云:“我今番的酒是热吃的?”友问曰:“尔吃几何?”其人伸指曰:“两个。”

有一个人(因为)家庭贫穷而不擅长喝酒,每次都是就吃两个糟饼,就有醉意。恰巧遇到一位朋友问他:“你早晨吃的是酒吗?”他回答说:“你说的不对,我吃的是糟饼。”回家以后把事情对他妻子说了,他妻子说:“(你)就说喝酒,也有点面子。”丈夫点头。再出去,然就遇到这个朋友,问题和前面一样,他用喝酒作为答案。朋友逗他说:“酒是烫着喝的?还是凉着喝的?”他回答说:“是用油煎的。”他朋友笑着说:“还是糟饼。”回到家中,妻子知道了这件事情,埋怨他说:“你怎么说是用油煎的,你要说是烫酒喝的。”丈夫说:“我知道了。”再遇到这个朋友,没等到朋友问就夸口说:“我今天喝的酒,是烫着喝的。”朋友问:“你喝了多少?”他伸出他的手说:“两个。”

1死搬教条,不求变通是终归要出丑的,一切要活学活用。

2虚荣心是要不得的。

3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为了要面子而使自己更没面子。

7 初一文言文阅读

一个穷困之人亲自赴一个富足亲戚的宴席,冬天没有穿绵裘,反而穿着葛麻衣服,害怕被人笑话,所以故意挥扇对众宾客说:在下生来就怕热,即使是在冬天也喜欢纳凉。

酒宴散去之后,主任觉得他很虚伪,因而故意逢迎他的意思,为他准备了单薄的棉被和凉枕,将他安排在湖边的亭子过夜。到了半夜的时候他承受不了寒冷,就用被褥包裹身体奔跑起来,一失足跌落池中。

主人环视他,惊讶的问他为什么在池里,穷人笑着说:只是因为我癖性实在是太怕热了,即便是冬天在凉亭露宿,还是想要系一个冷水澡的缘故罢了。2 讽刺了那些极度虚伪,打肿脸充胖子的人。

自身的缺陷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不但不改正,反而找借口隐瞒。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要诚实面对自己和他人。

3 只是因为(我)癖性实在是太怕热了,即便是冬天在凉亭露宿,还是想要系一个冷水澡的缘故罢了。

8 古文阅读及答案

[湖北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

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日:“益矣。

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

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

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

既而各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

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

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

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

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

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

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 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到……去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B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乏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C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D幸先以我名告之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众怂恿之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 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

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15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3分) 译文: (2)众相顾,迄无应者。

(2分) 译文: (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1A 12B 13D 14C 15(8分) ⑴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

(3分) ⑵大家互相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2分) ⑶李超开始不说,尼僧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

(3分 [上海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16分) 冷泉亭记 唐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

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洁澈,粹冷柔滑。

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①,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②,有相里君造③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最后作此亭。

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

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四封:四边疆界。②领郡者:担任州刺史的人。

③相里君造:姓相里,名造。 18白居易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1分)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地搜胜概 概( ) (2)物无遁形 遁( ) (3)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甲( ) (4)佳境殚矣 殚( ) 20下列对句中加括号的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1 文言文《问津》的全文是什么意思

原文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 耰(优):播种。辍(绰):停。怃(五)。

译文 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询问渡口。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是鲁国孔丘吗?“是。“他天生就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子路再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是。“坏人坏事象洪水一样泛滥,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避人的人,哪里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

2 现代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

桃花源记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欣然规往(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芳草鲜美 / 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 /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 / 食之不能尽其材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2分)12(1)交错相通 (2)计划 (2分,每小题1分)13B (2分) 14(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2分,“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译对一处给1分) 15进入桃花源 复寻(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 16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

(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2分)桃花源记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之 志:记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见渔人,乃大惊/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其如土石何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 *** 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

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分)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分)译文: 4、D(志:做标记)5、B(都解释为“于是”“就”;A项前句“之”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前句“为”解释为“向”,后句“为”解释为“为了”;D项前句“其”解释为“他”,后句“其”不译,加强反问语气) 6、B(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 7、(4分)(1)(2分)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异”“穷”的意思各计05分)(2)(2分)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

3 现代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

桃花源记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欣然规往(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芳草鲜美 / 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 /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 / 食之不能尽其材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2分)12(1)交错相通 (2)计划 (2分,每小题1分)13B (2分) 14(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2分,“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译对一处给1分) 15进入桃花源 复寻(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 16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

(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2分)桃花源记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之 志:记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见渔人,乃大惊/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其如土石何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 *** 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

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分)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分)译文: 4、D(志:做标记)5、B(都解释为“于是”“就”;A项前句“之”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前句“为”解释为“向”,后句“为”解释为“为了”;D项前句“其”解释为“他”,后句“其”不译,加强反问语气) 6、B(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 7、(4分)(1)(2分)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异”“穷”的意思各计05分)(2)(2分)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译出大意计1分。

4 古文阅读及答案任何

[湖北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日:“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各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 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到……去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B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乏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C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D幸先以我名告之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 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 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15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3分) 译文: (2)众相顾,迄无应者(2分) 译文: (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1A 12B 13D 14C 15(8分) ⑴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3分) ⑵大家互相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2分) ⑶李超开始不说,尼僧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3分 [上海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16分) 冷泉亭记 唐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①,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②,有相里君造③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四封:四边疆界②领郡者:担任州刺史的人③相里君造:姓相里,名造 18白居易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1分)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地搜胜概 概( ) (2)物无遁形 遁( ) (3)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甲( ) (4)佳境殚矣 殚( ) 20下列对句中加括号的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 灵隐寺(为)尤/山树(为)盖 ② (而)撮奇得要/坐(而)玩之者 A①相同,②相同 B①相同。

5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

旋:转弯。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

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顾胆落( )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二、鲁人徙越 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15翻译划线句。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四、敝帚自珍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 (3)鲜能备善( ) (4)斯不自见之患也( ) 2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武仲以能属文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D、策之不以其道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五、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向之笑者 (2)咸来求假焉 (3)然积以岁月 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何陋之有 C、亲戚畔之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道理:启示: 六、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

(1) 入则羞对其家室 (2) 其所以不得之故 (3) 君宜致力于耕作 (4) 于是退而疾耕 2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于是退而疾耕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张良受书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

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读诵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遂去,无他言 (2)与老人期 (3)喜曰:“当如是” (4)良因异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常习诵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之有。

6 弈秋 文言文阅读 及答案

弈秋,通国②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③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④;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⑤,思援弓缴⑥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⑦。为是其智弗若与⑧?曰:非然⑨也。”

①选自《孟子·告子上》。弈秋,当时的围棋高手。弈,围棋。秋,人名。因善于下围棋,所以叫“弈秋”。这是古人称名的习惯。

②〔通国〕全国。

③〔诲〕教导、指导。

④〔惟弈秋之为听〕即“惟弈秋是听”,完全按照老师说的去做。

⑤〔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一心想着有只天鹅要飞过来。鸿鹄,天鹅。

⑥〔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想着取弓箭把那天鹅射下来。援,取过来。缴,系在箭上的生丝线。箭射出去,可以靠它收回来。

⑦〔弗若之矣〕不如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弗若,不如、不及。之,指那个专心致志的人。

⑧〔为是其智弗若与〕(难道)认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及那个人吗?为,通“谓”,认为。是,这个人。

⑨〔非然〕不是这样。然,这样。

⑩弈秋:弈,指下为期一个叫"秋"的善于下棋的人

⒒鸿鹄:大雁、天鹅类的鸟。

⒓俱:一同,一起

⒔为是:为,同“谓”,说。是,这。为是,这是说。

⒕与: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像弈秋这么高明的师傅,第二个徒弟还是学不好,说明学得好不好主要不在师傅好不好,而在于自身

1 古文《嗜鱼拒馈》的翻译

原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jǐ)鱼。既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释:

1 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复姓公孙,名仪。

2 相鲁:做鲁国宰相。 相:做宰相。

3 公仪子:对公孙仪的尊称。

4 尽:都

5 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1] (1)

6 下人:迁就他人。

7 枉:歪曲。

8 即:假如。

9 给:供给。

10 一:整个。

11 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

12 唯:正因为。

13 既无:若不。

14 弟子:学生。

15 嗜:喜欢,喜爱。

16 之:代词,这里指公孙仪。

17 既无:若不。

18 受:接受。

19 故:所以。

20 虽:即使。

21 尽:都。

22 色:脸色。

23 免:罢免。

24 彼:别人,对方。

25给(jǐ):提供

翻译: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着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却不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脸色;有迁就他们的脸色,就会歪曲和破坏法律;歪曲和破坏法律我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我)爱吃鱼,但别人不用送给我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那是告诉人们,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

亲,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

2 嗜鱼拒馈译文(韩非子)

这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由法家的利益观去阐释,公孙仪爱吃鱼,可不受鱼。公仪休不徇私受贿,这是好的,值得称赞;但他反对贪赃受贿的出发点是怕自己因受鱼而被免相,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

公仪休嗜鱼拒鱼的故事,千百年来之所以被人们传为美谈,就是因为他能够清醒认识个人好恶与事业兴衰成败之间的关系,始终做到管住小节,抵御诱惑,慎其所好。给我们的启示:清白做人,堂正为官。

然而这并不是完整的解释。

故公仪子相鲁,之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妻,食于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曰:“吾已食禄,又夺园夫红女利乎!”古之贤人君子在列位者皆如是,是故下高其行而从其教,民化其廉而不贪鄙。--《天人三策》

这是关于公孙仪的另一个故事,由此可见,公孙仪的道德品质大于今天人所能想象的,所以说人心不古,用现代的价值观去判断古人的价值是不可取的。德与法的辩证关系也有所体现。

由此两篇文章的对比也可看出,法家与儒家之间,关于人生的利益和道德衡量基点不同之处。

3 嗜鱼拒馈及答案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

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

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

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4 古文阅读及答案任何

[湖北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日:“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各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 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到……去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B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乏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C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D幸先以我名告之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 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 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15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3分) 译文: (2)众相顾,迄无应者(2分) 译文: (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1A 12B 13D 14C 15(8分) ⑴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3分) ⑵大家互相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2分) ⑶李超开始不说,尼僧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3分 [上海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16分) 冷泉亭记 唐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①,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②,有相里君造③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四封:四边疆界②领郡者:担任州刺史的人③相里君造:姓相里,名造 18白居易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1分)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地搜胜概 概( ) (2)物无遁形 遁( ) (3)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甲( ) (4)佳境殚矣 殚( ) 20下列对句中加括号的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 灵隐寺(为)尤/山树(为)盖 ② (而)撮奇得要/坐(而)玩之者 A①相同,②相同 B①相同。

5 < >的翻译

原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

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

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

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

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