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的事迹

奥运会02
邓亚萍的事迹
导读: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都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叫苦,不喊累! 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对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像连珠炮弹一样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头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乒乓球并不处于统治地位,甚至还经常落入下风,直到刘国梁和孔令辉这对乒乓球坛双子星的出现才扭转局势,让中国乒乓在体坛上占据了领先地位。甚至击败了当时最强的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这些瑞典强将。两个人成名的时间大致上是相等的,只不过孔令辉做出成绩的时间要比刘国梁早上一点,在95年的时候,19岁的孔令辉就在天津市乒赛上脱颖而出拿到了冠军,所以说他的成名是要比刘国梁早一点的。在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8强赛上,孔令辉却惨遭淘汰,而这个时候刘国梁站了出来,击败了所有的选手,最后拿到了金牌,从这个时候开始,两个人就作为了1号种子选手和2号种子选手出征各种国际大赛。刘国梁在当时有智多星的称号,这是因为他在比赛当中会灵活使用各种的技术来分析对手。99年的世锦赛上,刘国梁最后夺得了冠军,完成了国家乒乓队的第1个男子大满贯,随后,孔令辉在沉寂了几年之后,终于在悉尼奥运会上找回了自己的状态,接连打倒了多位外国的对手,成为刘国梁之后的第2个大满贯。不过两个人虽然经常对打,但主要还是把国外选手作为自己的对手来看待,而两个人在职业生涯的后期,其实也遭遇过很多次的失败。如果要说巅峰时期两个人谁更加厉害的话,只能从两个人跟其他人的交战记录来看。从对外战斗力的表现来看,巅峰时期的刘国梁显然更胜一筹,96年刘国梁拿下奥运会和世界杯双料冠军之后,在99年又获得世锦赛冠军,刘国梁是靠自己的脑子和算计来进行比赛的,他的本身打法其实存在着很多漏洞,只能在发球接发球和前三板上做出一些文章。刘国梁在这几个方面独步天下,而跟他同期的对手,也正是被他这些技巧给压制,当时瓦尔德内尔被他这一招压制了很多年,直到悉尼奥运会上才逐渐翻身。孔令辉和刘国梁在世界大赛上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手,就好像事先商量好的。从实力上来看,孔令辉的打法确实更偏向于应战,但是从技术层面上分析的话,刘国梁还是要略胜一筹。

  世乒赛共设有7个正式比赛项目,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混合双打。

  传奇人物

  瓦尔德内尔

  右手横握球拍,与中国六代选手抗衡了20多年,2006年,41岁时退役。从1989年到1997年19次排名之一,是唯一一名在历史上同时获得奥运会金牌、世乒赛冠军和欧洲锦标赛冠军的男子选手。

  邓亚萍

  先后获得18次世界冠军,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之一。

  刘国梁

  1996年奥运会上获男双(与孔令辉)、男单双料冠军,还是中国之一位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大满贯”获得者,1996年世界杯后在国际乒联排名榜上跃居首位,1999年第45届世乒赛获得男单金牌以后,历史上成为唯一一个获得过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所有项目金牌的乒乓球运动员。2002年退役担任中国乒乓球队教练;2003年6月23日出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2004年3月7日,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夺得第47届世乒赛男团冠军。2006年,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夺得第48届世乒赛男团冠军和多哈亚运会男团冠。2008年8月18日,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夺得北京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团体赛冠军和男单冠、亚、季军。

  王楠

  2006年不来梅世乒赛夺得女团冠军后,王楠以19个冠军头衔超越邓亚萍,成为中国夺得世界冠军最多的乒乓球选手。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王楠第三次参加奥运会乒乓球赛,她带着微笑完成了自己的谢幕演出,将不会再征战在乒乓球赛场上;这枚奥运会女团冠军金牌的获得,让王楠的奥运会金牌数量达到4枚,追平了邓亚萍的纪录,也让她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纪录。作为中国女乒的一代女皇,她24个世界冠军的辉煌历史将被人们铭记。

  张怡宁

  继王楠之后中国女子乒乓球队的又一****。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单打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卫冕女单冠军,2005年夺得第48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实现世锦赛、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大满贯。职业生涯 *** 获得过19个世界冠军。2011年3月底,张怡宁首次承认退役,自此,中国乒乓球的张怡宁时代正式结束。

  李晓霞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单打、团体冠军,2008年世界杯女单冠军,2013年第52届巴黎世乒赛单打得冠后继邓亚萍、王楠、张怡宁之后中国女乒史上又一大满贯得主,世界第八位乒乓球大满贯得主。至今李晓霞共获得了12个世界冠军头衔,而且她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顶峰,期待她创造更多的奇迹。

  张继科

  2011年首次参加第51届鹿特丹世乒赛,获得了男子单打冠军,创造了奇迹。接着在年底进行的世界杯又获得了冠军,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获男子团体,单打双料冠军,成为继刘国梁、孔令辉之后中国男乒史上又一大满贯得主,世界第7位乒乓球大满贯得主。在2013年的第52届巴黎世乒赛男单比赛中再一次战胜王皓,蝉联男单冠军。至此张继科在所参加的5次世界单打比赛中均闯入了决赛,除2010年之一次参加世界杯时负于王皓外,后面的4次比赛均获得了冠军,效率之高堪称历史之最。至今张继科共获得了9个世界冠军头衔,任然处于职业生涯的顶峰,期待他开创张继科时代。

  姓名:邓亚萍 (DENG YAPING) (乒乓球 中国)

  生日:1973年6月2日

  身高:150米

  生地:中国,河南,郑州

  祖籍:湖南邵阳新宁县

  国籍: 中国

  项目: 乒乓球运动生涯中,冠军头衔132个,曾经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仅次于王楠6个,王楠24个),连续2届4次奥运会冠军

  更好成绩:

  第25、26届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双打的双料冠军

  1983年 在全国比赛中夺得团体冠军

  1988年 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

  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

  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

  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6年第26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

  1997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

  所获荣誉:

  1987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8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1990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

  1990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她“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之一,是排名世界之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身高仅150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岁时就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 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 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毕业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

  [编辑本段]当前情况

  邓亚萍获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

  2008年11月29日,在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毕业。

  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

  2003年,邓亚萍开始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工作,曾担任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奥运村部副部长

  2008年11月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中心副主任。

  2008年3月,邓亚萍顺利通过了英国剑桥大学博士论文答辩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编辑本段]人物故事

  童年时期: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叫苦,不喊累!

  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运动员时期: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对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

  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求学时期:

  24岁的邓亚萍刚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时,指导老师让她一次写完26个英文字母。当时在别人眼中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邓亚萍却费尽心思后才把它们写出来(似乎没有写全)。

  于是邓亚萍把自己的睡眠时间压缩到更低限度,经常学习到很晚才肯休息,早上5点起床,几乎苛刻地学习14个小时。有时,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就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更重要的是在打球时候一直保持的15的好视力也退到06。

  邓亚萍不断要求自己,做作业也要和完成训练课一样,绝对是今日事今日毕,毫不含糊。邓亚萍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让辅导老师和学友都深表叹服。

  1998年2月,邓亚萍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读书,邓亚萍在剑桥大学的语言学校开始学习英语,短短3个月的时间,邓亚萍坚持每天8点多从自己的住所赶往学校上课。下午3点半下课后,她还到学院的学习中心去学ix,听磁带,练自己的口语,直到晚上8点学习中心关门后才赶回住所。

  回到住所,邓亚萍也从不浪费时间,她坚持和房东用英语交流,坚持按时完成作业和预习功课。

  在她终于获得硕士学位后,邓亚萍又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长时间固定姿势写稿诱发了邓亚萍的颈椎病,头不能移动,一动就疼的钻心。但是,疼痛并没有把邓亚萍征服,她咬紧牙关,以一种固定的姿势坚持查阅资料和写作。

  诚信故事

  那是邓亚萍在清华即将毕业的前夕。有一天,她找到语文老师请他帮助修改哲学课的总结。这份哲学总结足有四五千字,内容很充实,既有理论上的阐述,又能联系实际用哲学观点分析打球的战略战术。

  几天后,语文老师把改过的文章给了。又过了几天,语文老师在校园里遇到了她,邓亚萍一方面表示对语文老师的谢意,同时又很认真地对他说:"我把两份总结都交给了哲学老师,跟老师讲清楚了其中一份是我自己写的,另一份是请语文老师修改过的。"

  一篇哲学文章,请语文老师修改,按理说修改后就可以当作自己的"原创"交上去了。语文老师绝不会去质问邓亚萍,为何不说明是经老师改过的;哲学老师更不会质疑她是否请人家修改过。一切显得那么自然。但是,邓亚萍竟把修改前后的两篇文章一齐交给了哲学老师,还如实说明了请语文老师做过修改。这就是诚实的邓亚萍,这就是邓亚萍的诚实!

  惟有这样的诚实,才会有她的事业,她的辉煌,她的人格力量。试想,在学业上不老实的人,焉能成得了"邓亚萍"?

  申奥故事

  邓亚萍当运动员的时候,曾经两次当众落泪,一次是1992年在巴塞罗那,一次是1996年在亚特兰大,她在获得奥运会女单冠军之后情不自禁。2001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那一刹那,邓亚萍又哭了。“北京赢了,比我自己拿任何一次世界冠军都激动。”

  北京申奥形象大使

  去年12月,邓亚萍知道自己与杨澜等人一道成为“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当时她正在瑞士洛桑参加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会议,北京奥申委代表团也到了洛桑,奥申委主席刘淇向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作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工作的陈述报告。刘淇市长和袁伟民局长给邓亚萍布置的任务是负责做好运动员委员会的工作。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共有11个人有投票权,其中一个是加拿大人,所以直接投票的有10人,再加上正副主席,共有12人参加投票。2月20日,邓亚萍在诺丁汉大学考完最后一门课程,第二天立即赶回北京,参加申奥评估团的接待工作。送走评估团之后,她就留在北京,继续完成清华大学的一些课程。

  国际奥委会规定,委员不可以到申办城市考察,这样对北京就很不利,因为很多人没有来过北京,不了解北京。邓亚萍说,运动员委员会的这十几个人,只有两三个人来过中国,波波夫最近一次来中国是1999年,还是去上海;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苏珊·奥尼尔,1987年到过上海,美国排球运动员鲍伯,也是1988年来过中国。那时的中国跟现在没法比,但给他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你们穿的衣服都是灰色的,楼房也是灰色的。”所以做他们的工作也挺费劲的,因为他们不了解现在的中国。不能请进来,只好走出去。“我有一个比较有利的条件,这四五年,我与运动员委员会的同事们相处得很好,大家都当过运动员,又是年轻人,比较容易沟通。”邓亚萍说。她事先与在欧洲的委员们联系了一遍,询问他们是否有时间在他们住的城市碰面,然后按着预约的时间开始跑。到瑞典见一位冬季项目的哈萨克斯坦运动员,到卢森堡拜见卢森堡大公,到意大利见两个运动员委员。为了见美国的鲍伯,邓亚萍曾在三天里从北京到洛杉矶打了一个往返,在飞机上的时间比在美国停留的时间还长。两三天跑一个地方虽然很辛苦,但邓亚萍觉得很值,她向这些人介绍北京的现状,跟他们印象中的北京截然两样。她告诉他们,我们的 *** 和人民都非常想举办一次奥运会,对运动员来讲,那肯定是一次不同以往的奥运会。

  去莫斯科之前,北京奥申委已经把各方面工作都做得非常充分细致,我只是做了其中的一点点工作而已,很多人已经忙了两年多,没有节假日,非常辛苦。像何振梁先生、国际羽联主席吕圣荣等,他们要做得工作更多。

  两次申奥 两次陈述

  北京两次申奥,都是让邓亚萍作运动员代表。1993年,邓亚萍刚刚登上事业的顶峰,在头一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获得女单、女双两项冠军,并深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喜爱。投票前一个多月,邓亚萍得到通知,让她代表现役运动员在最后的陈述中讲几句话。“但那时我根本不会讲英语,国际司的刘北剑替我写好了几句话,一句一句地教我,让我硬背下来。”如今已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读了两年书的邓亚萍,觉得那次陈述经历真“悬”:“陈述的头一晚我基本没有睡觉,嘴里反复叨唠那几句话,比参加世界大赛还紧张。因为自己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万一忘了词怎么办,纸上的英文又一句都看不懂。轮到我上场时,我感觉心砰砰直跳,真紧张啊!但毕竟打过那么多世界比赛,一上场还是能够镇定下来,把那几句话顺利地背下来了。”

  在莫斯科同样代表运动员作陈述报告,不仅仅是邓亚萍自己心定多了,所有听过邓亚萍讲英文的人都对她充满了信心。她现在可以用英文写论文,用英语作报告,在美国学习过的杨澜也对邓亚萍的英语水平赞不绝口。此外,还有一点令邓亚萍自信,“这四年我一直在清华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读书,书没有白读,我感觉自己比上一次申奥时成熟多了。”

  虽然已经把陈述词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为了保险,邓亚萍还是带着稿子上台了,万一卡住了,看一眼稿子就可以接着往下说。尽管久经沙场,邓亚萍上场前还是觉得有点紧张。“8个陈述人,加上杨凌共9个人,我们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陈述好了,是应该做的,可能一票都不会加上去,如果陈述不好,就很可能会减票,北京奥申委前面做了那么多工作就会因此打了折扣,所以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此前,几位陈述人在北京做了很多次练习。邓亚萍说:“当时在亚运村的国际会议中心,完全按着国际奥委会会议的讲台尺寸布置会场,按着乒乓球的术语,就是模拟训练。每个人的陈述词都改了几十遍,讨论,推翻,再讨论,再推翻,最后终于定稿时,已经到了7月初了,时间非常紧张。真正到了“比赛”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发挥得非常好,北京做完陈述报告以后,大家都感觉北京的陈述报告要比其它几个城市好。北京准备得太充分了,大家对北京获胜充满了信心。”

  等待投票表决的时候,五个申办城市的代表团都坐在一个大厅里。“虽然心里也紧张,但我们很有信心,甚至觉得之一轮就有可能过。之一轮没过,我们心里反倒有点紧张了: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但是大家还能够沉住气。”邓亚萍回忆说。“第二轮投票以后,我们一看监票的三个人都走了,就知道有结果了:肯定是北京!因为只有北京可能在前两轮胜出,而绝对不可能在前两轮出局,这一点北京奥申委是非常有把握的。所以第二轮出结果,那肯定是北京赢了。”

  梦想终于实现了,多少人盼着这一天。“我一听到北京,一下子站了起来,眼泪马上就流下来了,大家全都哭了,真是太不容易了。可以说,那一刻,比我拿任何一次世界冠军都激动。”邓亚萍由衷地说。

  [编辑本段]忘年交友

  萨马兰奇和邓亚萍

  在第27届奥运会开幕的前一天,专程从英国赶到悉尼参加国际奥委会委员竞选的乒乓名将邓亚萍,走进奥运村与各国运动员见面,开始了她的竞选游说活动。由于是之一次接触这件事,显得并不在行。碰巧中国的三名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吕圣荣和于再清也到奥运村看望中国选手,三人当即鼓励邓亚萍坚定信心,并向她介绍了一些有益的竞选建议。目前,国际乒联主席和秘书长已明确表示,支持邓亚萍的竞选,他们认为这不光是邓亚萍和中国的事情,而且事关国际乒乓球运动的整体利益。

  萨马兰奇年近8旬,邓亚萍27岁,是体育运动、是奥林匹克精神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谱写了体育运动史上的一段佳话。

  萨马兰奇从1980年开始执掌奥委会,至今已快20年了,人称萨翁。萨翁喜欢邓亚萍那种大刀阔斧快速凶猛的打法,那种一往无前、不屈不挠的顽强作风。萨翁曾亲自对邓亚萍说:“我非常喜欢你的打法,快速凶猛,看起来够味。”总之,在邓亚萍身上充分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萨翁亲自为1995年出版的《邓亚萍》一书作序,称赞邓亚萍是“世界杰出的年轻运动员之一”。“她非凡的成绩,是其艰苦努力与天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尊重奥林匹克伦理观相结合的结果。”他相信:“邓亚萍**的成就将有助于促进中国乃至世界的女子体育运动。”

  萨马兰奇年轻时就喜爱乒乓球运动,曾经获得过西班牙的全国混合双打冠军,他说:“我对乒乓球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我积极主张将它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乒乓球能列入奥运会项目,萨马兰奇功不可没。

  在1991年第41届世乒赛中,邓亚萍以她那快速、干脆的发球抢攻,变化多端的线路和落点,打得汉城奥运会女单亚军李芬姬只有招架之功,却无还手之力,仅仅只花了45分钟就以3∶0的比分结束了战斗,18岁的邓亚萍之一次登上世界女子单打冠军的宝座。邓亚萍的高超球技赢得了萨马兰奇的喜爱。他决定亲自为女子单打冠军颁奖,这是他作为奥委会主席之一次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颁奖。这也是萨马兰奇与邓亚萍的之一次交往。

  1991年9月,邓亚萍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萨马兰奇杯”比赛,小邓捧得桂冠后,被萨马兰奇邀请到洛桑做客。作为一名运动员,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邀请到国际奥委会总部———洛桑去做客,这在以前从未有过,中国运动员邓亚萍之一个获此殊荣。邓亚萍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她觉得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誉,也是所有中国运动员的光荣。

  1991年11月25日,紧张的世界杯团体赛结束后,邓亚萍赴洛桑参加萨马兰奇举行的晚宴。中午用餐时,餐馆的华侨老板热情地教她一句西班牙卡塔兰方言的问候语“BonDias!”邓亚萍反复练习后学会了这句话。邓亚萍一见萨翁,就向他道了一声“BonDias!”萨马兰奇立即把邓亚萍拥进怀里,亲亲她的脸颊,他没有想到这位东方少女竟会用他家乡的方言问候他。

  晚宴上,萨翁详细询问了邓亚萍的各种情况,从比赛到训练,从学习到爱好,都一一问及。当得知小邓5岁就开始练球时,萨翁问:“那时你有多高?打起球来一定很困难吧?”邓亚萍说:“我的头刚超过球台,得把手举起来打。”萨翁的秘书玛尔塔**立刻模仿儿童举手在头顶上挥拍打球的动作,把全桌的人都逗乐了。邓亚萍一边点头一边说:“太像了,就是这个样子!”席间,邓亚萍得知萨翁年轻时也是乒乓球运动员时,就把自己的一块备用球拍送给了萨翁,还向萨翁赠送了一对健身球。萨翁回送给邓亚萍一套介绍国际奥委会的纪念品和一盒瑞士产的巧克力。

  第二天,邓亚萍和翻译刘北剑在玛尔塔**的陪同下,参观了奥林匹克博物馆和奥委会总部,邓亚萍看到五环旗和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玛尔塔**告诉她,这是专门为中国客人而升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客人都能享受到这个礼遇,这种高规格的礼遇使邓亚萍感到无比自豪。

  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邓亚萍先是同乔红合作夺得女双金牌。后又夺得女单冠军。萨翁履约第三次为邓亚萍挂上闪闪发光的金牌,含着笑说:“再次邀请你到洛桑来做客!和你的教练一起来!”

  1995年5月,在第43届世乒赛中,邓亚萍和乔红打出了威风,最后夺得了冠军。萨翁高兴地为邓亚萍和乔红挂上了金牌,这是萨翁第四次为邓亚萍颁奖。

  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单决赛结束后,萨翁再一次为蝉联奥运会冠军的邓亚萍第五次颁奖,他紧紧握住邓亚萍的手,并用右手轻轻地拍了拍邓亚萍的脸颊。这动人的场面令人感慨万千,一个运动员能得到萨马兰奇一次颁奖机会已属十分荣幸了,而邓亚萍获得这样的殊荣竟达5次,可见邓亚萍在萨翁心中的分量。

  1997年2月6日是邓亚萍的本命年生日,又是她妈妈的60岁大寿,那天正好是大年三十。邓亚萍为酬谢大家,特在天伦王朝饭店举行一次生日聚会。国际乒联主席、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致词,他说:“小邓自参赛以来,共获得了大小125个冠军,其中有15个世界冠军,现在是邓亚萍时代,祝愿邓亚萍时代延续得更长、更辉煌。”

  乒乓球管理中心副主任姚振绪宣布了一条好消息:萨马兰奇主席任命邓亚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把整个晚会推向了又一个 *** ,因为乒乓球运动员担任这一职务,在奥运史上还是之一次。

张怡宁和丁都是北京队的,两人情同姐妹。丁宁9岁从大庆来到北京后,便一直跟在张怡宁和郭焱 *** 后长大的。直到现在,丁宁依旧很尊敬地喊张怡宁为“宁姐”,喊郭焱为“焱姐”,特别懂礼貌。

说到张怡宁和丁宁之间的区别。首先说技术吧,两人又很大不同,张怡宁是右手持板,弧圈结合快攻打法,丁宁是左手横板,两面反胶。再来说性格,张怡宁有点闷,很多事情不怎么说出来,一个人消化,这也是她被誉为“大魔王”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教练,张怡宁不希望有任何人对她有更深的了解。

直到现在,包括张怡宁曾经的舍友王楠,以及福原爱等人都对她不是完全的了解。之前王楠接受采访时也说,张怡宁少年老成,经常端一个保温杯,说话也慢条斯理的。退役后,张怡宁的性格稍有改变,特别是在做电视转播时,经常语出惊人。

再来说说丁宁,尽管来北京也有十几年了,但丁宁依旧是东北姑娘的性格,大大咧咧的。在媒体和球迷面前,丁宁是一个特别开朗的姑娘,有啥话都说。这样的性格也让丁宁成了很多节目或活动的嘉宾。

加上刚出道时有些神似李宇春,且唱功还不错,丁宁参加了很多活动,也结了不少广告,成为新时代运动员的典范。这一点,张怡宁是不及丁宁的。

总之,如果要用最简单的词汇来总结张怡宁和丁宁区别的话:一个是“冷”,一个便是“热”!

更大的不同点,张怡宁当打之年,寻”敌”无果,见好就收,结婚生子去了;而丁宁年届30,还在追”梦”,马上就参加澳门站比赛,继续在乒坛拼搏。人各有志,张怡宁选择不错,丁宁精神可嘉,都应认可,不必厚此薄彼,无需评价。

她俩的不同点,主要是进攻端的处理,张怡宁强势,丁宁稍次,这也是丁宁达不到张怡宁高度的关键所在。为什么丁宁也是大满贯,且三夺世锦赛桂冠,却不那么服众,对她的领军地位主力层不那么服气呢?就是丁宁在进攻方面远远落后于张怡宁,这也是丁宁与张怡宁的更大不同点。

丁宁与张怡宁原来同属北京队,打法是丁宁全然学习张怡宁,基本上讲学得有模有样,尤其是攻守平衡上,守球的本领巳掌握精髓,左右都能坚持多打一拍,韧劲强于对手,后来的朱雨玲也是这个路子,前两年在女乒中很占便宜,一时兴起形成主流打法,争金夺银,成就了丁宁的大满贯,也使朱雨玲登上世界排名之一达半年之久。但这一年多来,风向突变,丁宁的软肋渐现,进攻乏力遭遇强力阻遏,与朱雨玲一样屡遭败绩。这主要的原因,张怡宁的进攻优势,丁宁、朱雨玲都没有学到手。现在巳经认识到,并且在努力”补课”,但为时已晚,有点悔之莫及了。

还有一个不同点是,丁宁打球平和,上场与对手的态度非常友好,从未出现过所谓剑拔怒张的模样。不像邓亚萍、张怡宁上场如临大敌,虎视眈眈,脸上从不开笑脸,把球场当成战场。说老实话,这两位场上的表情过于严肃,用得着那么僵着脸,恶狠狠的样子么?还是丁宁的表现文雅,绅士风度,颇为人们欣赏。

这也可能就是性格使然吧?为什么丁宁打球不狠,进攻乏力,一招难击于敌死地的缘故吧。看来丁宁正手进攻还欠点功夫,而乒乓球的技术,得正手者得天下,正手攻球历来是男乒高手的主要手段,女乒稍次,但象邓亚萍、张怡宁、郭跃那样正手强悍往往就能占上风。现在的孙颖莎、王曼昱就是正手起板多,且犀利多变,才对丁宁、朱雨玲们产生威胁。丁宁就目前的情况看,过去的行之有效的以守为主的打法确实遇到了困难。这也是她没有把张怡宁这一手学到家的结果吧。

总之,丁宁走张怡宁的路子,应该是基本成功。如果象张怡宁那样早早退役,也就不存在后来的一系列问题了,早就如邓亚萍、张怡宁一样,在评论席上对别人坐而论道了。

而丁宁仍在拼搏,对巳形成的球风球路改变打法,谈何容易?而丁宁及朱雨玲都在适应形势,在积极求新求变,不管成功与否,都应对这种精神表示肯定。丁宁如果仍要坚持,就继续努力,不管结果怎样,只要付出了就不要后悔!

同为防守型打法,张怡宁被称为“天安门城墙”,构建起了自己“大魔王”的时代。

作为防守型打法,张怡宁靠自己打不透的防守实力,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在运动生涯早期,只有王楠能够对其实施压制,而在北京奥运周期张怡宁已经成长、成熟为无敌般的存在。 而丁宁与同时期的李晓霞、郭跃、刘诗雯等均互有胜负,达不到“魔王”级别,也不具备统治力。

1防守、进攻张怡宁均完全超越丁宁。 虽然打法类似,但张怡宁的防守功底、能力应该是自成一档的。在同时期的运动员,除了王楠是左手,利用撕正手回反手两个大角来回调动,能够打动张怡宁外,其他人几乎在四、五板之内就被张怡宁防死、磨死。张怡宁与丁宁的防守还是有所区别的,用她主管教练李隼的话来说:“ 张怡宁的防守不是被动型防守,而是进攻型防守。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挺矛盾,但你观察张怡宁防守的落点、角度你会就明白,你非但打不死她,反而她用防守落点的变化,能够破坏你的连续进攻,甚至造成因跑动失位而失误。丁宁的防守有些类似于“硬扛”,在防守的进攻性上没有张怡宁控制的那么到位、那么好。在职业生涯的后半段,张怡宁在夺取雅典奥运会女单冠军之后, 也听从了李隼的建议,没有光吃防守功底的老本,也增加了前三板的进攻、抢攻。

这也使得她在与王楠的后半段对决中逐渐占到上风。王楠因年龄增大,体能、体力都有所下滑之后,在攻不死张怡宁的情况下,又被张怡宁反攻,但她的防守能力却与张怡宁有明显的差距了。也正是因为与时俱时, 张怡宁也成为了继邓亚萍之后的又一位蝉联奥运女单冠军的选手,也是目前乒坛上唯一一个“双圈”大满贯。

2同为大满贯球员,丁宁遭受非议更多。 张怡宁凭借雄厚的实力,几乎很少有质疑她的声音,而同为大满贯的丁宁则就相形见绌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单决赛,丁宁面对队友李晓霞连续使用下蹲砍式发球,抛球高度不够,被裁判直接罚分。赛后,孔令辉非但没有找队员发球的原因,而是直接气急败坏地指责裁判: “一个蠢女人,毁了这场比赛!” 这样的反映、表达是令人十分震惊的。 而赛后的技术还原,也证明了丁宁抛球高度远远不够。

2015年苏州世乒赛,丁宁在局面不利的情况下,突然崴脚在地,这令状态极佳的刘诗雯措手不及。已经完全超过伤停时间的治疗之后,丁宁梨花带雨连哭带抹泪地拿下了已经早失去感的刘诗雯。次年,孔令辉也用丁宁取代了当时的世界之一刘诗雯参加里约奥运会。 里约丁宁神奇夺冠之后,李晓霞突然在微博发声,称有人联手欺负她,把她当傻子好了。 丁宁的大满贯之路也数次遭到球迷的质疑、非议。

丁宁已被大球时代所淘汰,防守反型打法不会再迎来春天。

与张怡宁的功成身退、主动让贤不同,丁宁声称自己还要参加一次奥运会。而这位教练眼中大赛经验丰富的大满贯,曾在2020年卡塔尔公开赛被伊藤前无古今地打出11:0!

1暴力打法引领大球,丁宁靠防守已难有生存机会。 大球时代旋转减弱,这简直就是去掉了丁宁打法的命根子,没有旋转防守就可以靠力量、速度暴拍,暴扣!随着年龄的加大, 丁宁经常被00后孙颖莎打到在赛场上愣神,完全跟不上对手节奏。 实际上,在这点上丁宁没有张怡宁当时的与时俱进,以她的进攻能力是不可能达到孙颖莎、王曼昱等球员的速度、力量的。距离东京奥运会这短短的时间,要想重新练习一套打法,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

同样外战获胜,丁宁是文状元挂帅,张怡宁是武状元出征。

丁宁与张怡宁有很大的不同。

张怡宁,大满贯获得者,职业生涯获奖无数,输球较少。

张怡宁右手横板,两面反胶,打法防守为主,稳健型打法,反手铜墙铁壁,正手杀伤力较足。

张怡宁最初是模仿何智丽的打法进入国家队。当年邓亚萍亚运会负于小山智丽,面对小山智丽的稳健防守,邓亚萍凌厉攻势并未奏效。这也是邓亚萍生涯里输球最著名的一次,而且小山智丽的赢球“吆西吆西”,被媒体和广大球迷批评。

张怡宁手感好,对打相持多板,尤其反手位非常稳健,面对任何对手的强力弧圈球进攻,往往轻松化解。自身发力较少,借力合力好,打空档打落点。对手往往进攻能力不足后,无法攻破张怡宁的防守。

张怡宁两面都是蝴蝶套胶,典型的外套打法,撞击较多,所以不像国乒队员的狂飙系动作。动作衔接好,减力加力非常娴熟。面对任何打法,张怡宁都可以轻松化解,她曾说过,“我没有不适应的打法”。

丁宁,大满贯获得者,与张怡宁同是北京队队员。

丁宁左手横板,两面反胶,打法稳健为主,比较黏糊,多板相持中,寻找机会打空挡落点,整体属于绵里藏针型,正反手杀伤力稍弱。主要依靠大范围步法跑动,以及纠缠能力得分取胜。

整体对比,丁宁的技术虽然较张怡宁先进,但是丁宁对球的理解,以及对比赛的把控,与张怡宁差距很大。

张怡宁王者之风,冷面杀手,处乱不惊,对球的理解登峰造极。防守稳健,把握整个比赛。而丁宁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进攻弱,防守吃力,总是在逆境中挣扎,缺少大将之风,对困难的解决方式 *** ,差张怡宁不只一个档次。

同为大满贯,张怡宁的高度,是丁宁无法达到的。而且张怡宁急流勇退,两次奥运冠军,也是丁宁无法企及的。

丁宁目前的状态,输多胜少,被伊藤美诚打的单局零分,也创造了大满贯的 历史 ,该退不退,何必坚持。

综上所述,张怡宁是国乒 历史 上的一个高峰,丁宁与张怡宁相比,还是很大差距。

精彩乒乓球,关注: 体育 生活不分离

丁宁受张怡宁影响非常大,可以说张怡宁对于丁宁成为大满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丁宁并不是天赋非常出众的选手,但是她有超强的意志品质,她也非常刻苦,在张怡宁的影响下树立了比较高的理想,所以才有了大满贯的成绩。

丁宁非常能咬,也非常难缠。她的“咬”和“缠”能让对手崩溃,这也是丁宁获胜的主要手段。打不死的丁宁,丁宁好像永远都有下一板,这往往让对手绝望。

丁宁打法并不先进,也可以把丁宁比作削球打法,在对手的自信心被消磨殆尽时就是丁宁反攻致胜的时刻。看丁宁打比赛,即使她最终赢了,也觉得她始终很被动,就是因为她防守反击的打法。

比赛中丁宁满场飞,看起来疲于奔命,但是只要你打不死她,她就有反击的机会。与丁宁同时代的运动员,要么杀伤力不够,要么意志品质不行,要么心态和心理素质有问题,所以丁宁成为了大满贯选手。同期的李晓霞杀伤力够,所以多次在世界大赛中击败丁宁,同期的刘诗雯速度落点非常好,所以也保持着与丁宁对阵不错的胜率。而其他选手 则在丁宁面前难求一胜。

张怡宁是非常有天赋的选手,近台防守非常好,在近台反击质量也非常高。张怡宁比赛气质非常好,比较有霸气,可以说是让对手一筹莫展的选手,每个选手遇见张怡宁都有点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战胜张怡宁。

张怡宁和丁宁都是非常成功的乒乓球选手,也都是令人尊敬的运动员,她们成为大满贯都是她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在评论区谈谈你的看法?

丁宁没有张怡宁在球场上那种霸气

二人虽然都叫宁,但是实力大不同,与张怡宁相比丁宁方方面面略显单薄。

张怡宁是邓亚萍之后,女乒又一具有统治力的运动员,号称大魔王,她的鼎盛时期,无人能敌,是女乒真正意义上的****。

然而丁宁到目前为止,虽然冠军拿了不少,但是前有王楠李晓霞,同时代的刘诗雯陈梦,迅速崛起的孙颖莎王曼昱,她都没有绝对胜算。近两年更是胜少负多,处在被边缘化的境地,与东京奥运基本无缘。

张怡宁和丁宁都是大满贯,但张怡宁的大满贯当之无愧令人口服心服。而丁宁则被乒迷们戏称为史上“最水大满贯"。

原因无非是2015年苏州世乒赛,决赛刘诗雯全面占优的情况下,丁宁两次申请疗伤暂停,打乱了小枣的节奏。丁宁虽然捧杯,但被指诈伤,冠军拿的不光彩,一时口碑跌到了零点。

还有16年奥运会,李晓霞与丁宁会师决赛。李晓霞的打法先进,双面弧圈力量十足。前几局占优,后边突然之间就不再发力,好像换了一个人,结果败给了丁宁。

于是就有球迷浮想联翩,是不是有领导要成就丁宁的大满贯,给李晓霞暗示了什么?奥运结束之后,竞技状态非常好的李小霞突然宣布退役,并且在微博里说了一句没头没尾的话:全世界都针对我。

尽管球迷把李晓霞的退役归罪孔令辉,但是也有一种说法是给丁宁让路。都是猜想,不足为凭,不足为信。空穴来风,可老百姓的看法谁也控制不住,对丁宁有说法的人越来越多。

布达佩斯世乒赛上,刘诗雯半决赛打破乒乓比赛不打对手11比0的潜规则,第五局零封丁宁,那场面绝对尴尬事后小枣抬出了刘国梁,讲了诸如尊重对手就是要拼每一分。

很多球迷就讲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刘诗雯憋了四年终于吐出了一口恶气。

张怡宁的聪明处还在于急流勇退,嫁做商人妇,相夫教子,怡然幸福。而丁宁还拖着那条伤腿征战,怀揣东京奥运会的一线希望。这种 体育 精神令人敬佩,但是也有球迷分析,她在指望刘月半念旧情,法外施恩。如果是那样刘就真成了不懂球的胖子了。

张怡宁是继邓亚萍之后,是我们女乒又一丁宁与“大魔王”张怡宁对比具很有统治力的运动员,人送外号大魔王,而且在她的鼎盛时期,也是无人能敌的,那也是我们女乒真正意义上的****。

然而叮咛到现目前为止,虽然在冠军上是拿了不少,但在前是有王楠与李晓霞,在同时代是有刘诗雯和陈梦,在后辈是迅速崛起的孙颖莎与王曼昱,她也都是没有绝对的胜算。

张怡宁是出了名的大魔王。冷面杀手。每次看球赛,只要有张怡宁在场,特别放心,冠军非她莫属。

丁宁和张怡宁不是一代的球员,他们没有可比性。

2006年,邓亚萍生下一子,取名林瀚铭。邓亚萍--原乒乓球世界冠军、2008年奥运会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 邓亚萍曾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国际级运动健将、全国十佳运动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邓亚萍曾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在第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在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并夺得了第25、26届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双打的双料冠军。 邓亚萍是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也是唯一一位获得4枚金牌的乒乓球运动员,因此她又被誉为“乒乓女皇”、乒坛“小个子巨人”。 1997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经过艰苦的努力,她获得了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目前邓亚萍正在攻读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 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目前邓亚萍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供职,职务是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2006年邓亚萍产下一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从所向披靡的金牌运动员到一心向学的学生,从响当当的博士到勤勤恳恳的 *** 公务人员,邓亚萍职场生涯的每一次转身都扎扎实实、可圈可点。 2009年4月16日,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2010年9月25日上午,人民搜索 *** 股份公司召开董事会,并通过决议:聘请邓亚萍担任人民搜索 *** 股份公司总经理。就任后,邓亚萍将全面参与人民搜索的日常管理,全方位推动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