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的雪是天然的吗

奥运会01
冬奥会的雪是天然的吗
导读: 冬奥会的雪一般不是天然的。冬奥会的比赛项目对场地有一定的要求,天然雪质地过于松软,用天然雪搭建跳台无法保证跳台硬度,也无法承受运动员多次滑行,加上容易融化,所以需要人工降雪才能保证比赛进行。 冬奥会的雪是天然的吗

冬奥会的雪一般不是天然的。冬奥会的比赛项目对场地有一定的要求,天然雪质地过于松软,用天然雪搭建跳台无法保证跳台硬度,也无法承受运动员多次滑行,加上容易融化,所以需要人工降雪才能保证比赛进行。

冬奥会的雪是天然的吗

人工降雪就是将水和空气混合,在适宜的条件下制造出雪花,将水注入造雪机的专用喷嘴或喷枪,接触高压空气,然后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凝固成冰晶。

原则上来说,井水、河水、纯净水、雨水、融雪水都可以作为人造雪用水,但水温要保持在0-5℃之间,如果水温太高,则无法造雪,水温太低,也不易造雪。

人工降雪不仅可以满足不同比赛场地的需求,而且还有利于提供稳定公平的赛道条件,降低对运动员的成绩及滑雪的舒适感的影响,确保比赛的公平性。

2022年冬奥会滑雪场的雪不是真雪。根据国际雪联文件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场地设计要求指出,滑雪障碍追逐赛道需保证约71500立方米雪量,当这一数字加上融化系数后,将达到107200立方米。即使是面积较小的大跳台赛道,也需维持至少11000立方米雪量。因此,按照国际惯例,近年来冬奥会高山滑雪场地均使用人工方式造雪。

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比赛

自由式滑雪,是以滑雪板和滑雪杖为工具,在专门的滑雪场上,通过完成一系列的规定和自选动作而进行的一种雪上竞技项目。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自由式滑雪比赛是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其中一个比赛项目。其中,自由式滑雪项目的大跳台比赛在北京赛区的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进行,其余小项在张家口赛区的云顶滑雪公园进行。

因为和自然雪相比,人造雪可以改变粒径、含水量和硬度,有利于满足不同比赛场地的需求。而且相比自然雪,人造雪的性状更稳定,在被压雪、平整、注水之后,更容易整备成状态一致的雪道。因此从比赛角度看,由人造雪改造的雪道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更公平。

虽然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设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崇礼山区,这两个赛区因独特的气候条件而天然拥有较多的降雪。但从赛事保障角度看,人造雪实际上并不完全是应对天气变化的应急手段,而是保障用雪质量的客观需求。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雪上项目在世界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席位赛和积分赛,在这些国际重大赛事中,或多或少都可以看见人造雪的身影。因为和自然雪相比,人造雪可以改变粒径、含水量和硬度,有利于满足不同比赛场地的需求。而且相比自然雪,人造雪的性状更稳定,在被压雪、平整、注水之后,更容易整备成状态一致的雪道。因此从比赛角度看,由人造雪改造的雪道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更公平。

我认为举办冬奥会需要大量的雪,仅靠天然降雪无法控制,而人工降雪不仅可以提前清理场地异物,保证赛道安全,还可以控制降雪厚度,使积雪比较均匀。另外人工降雪能长时间保持雪的质量,使其不易融化,为比赛做好积雪储备,从而保证比赛的正常进行。

首先,人造雪场的积雪性状单一并且稳定。对于大众而言,自然雪场环境优美、雪质松软,不仅可以滑雪嬉戏,而且非常适合观光游玩。但对于奥运会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运动员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展开竞技。因此,为满足赛事的公平性,雪场的积雪性状要单一并且保持稳定,确保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运动员无论出发顺序和竞技时间如何,都能享受稳定公平的赛道条件。

包括造雪在内的所有工作几乎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运动员无论出发顺序,都能享受稳定公平的赛道条件。自然产生的新降雪、融化后重新凝结的雪、长期堆积的雪等各类雪况拥有不同的物理特性,甚至雪温差异也会影响其性状。为了满足体育竞技赛事的公平性,性状稳定对雪道而言十分重要。

造雪让竞技更公平一般滑雪者偏爱在新降下的粉雪上滑行。然而,与这一认知相反的是,一旦高山滑雪赛道整备完成,新的降雪反倒会成为比赛的敌人。如果晚上会下雪,那请把赛道整备工作推迟到第二天早上。自然产生的新降雪、融化后重新凝结的雪、长期堆积的雪等各类雪况拥有不同的物理特性,甚至雪温差异也会影响其性状。为了满足体育竞技赛事的公平性,性状稳定对雪道而言十分重要。所以人工造雪更适合比赛。

人造雪之所以更加适合滑雪比赛主要是因为人工造雪所制造出来的雪稳定性更好,密度也是普通雪花的两倍,能够让雪道更加稳定,从而有利于运动员的发挥以及比赛的开展,保障比赛的公平性和观赏性。

对于冬奥会这样的大型比赛来说,维持比赛的公平性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是天然雪那么每个地方的积雪量会有很大的区别,并且还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这样不仅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发挥,还会使得比赛失去相对的公平。同时由于天然雪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还会使得比赛的观赏流畅性大幅度下降,关注度降低。

冬季奥运会最早使用人工造雪是在1980年,美国采取了人工造雪替代自然雪的做法。随着这一作法的“出炉”,许多国家开始模仿着这么去做,人工造雪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冬季奥运会的宠儿。

人工造雪在密度上是自然雪花的两倍左右,形状呈现为不规则的小冰粒。虽然在美感上和自然雪花没有可比性,但是硬度却比自然雪要高出很多。也正是因为人工造雪的这种特性,可以让铺出来的雪道更加结实,大幅度减少滑雪板和雪道之间的摩擦力。

通过国际雪联的文件我们可以知道,就算是比较小的大跳台赛道,也必须至少保证雪容量在11000立方米。而如果是是那种滑雪障碍追逐赛道,那么雪容量要求更高,需要至少保持大概71500立方米的雪容量。如果再考虑相关的融化系数,那么雪容量可能会达到107200立方米左右,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据了。

如果想要达到这个标准,单纯依靠自然下雪那么是不太可能实现的,所以这个时候人工造雪就更加凸显出了必要性。而且自然雪的融点是比较低的,但是人工造雪的融点可以提高很多,就算是在20度左右的环境中,人工造雪制造出的雪也是可以保持一段时间的。

人工造雪还可以根据比赛的不同制造出不同直径的雪花,有效降低滑雪板和雪道之间的摩擦力。这一做法更加有助于参赛者完成旋转,飞跳等精彩动作,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视觉欣赏,让参赛者取得更好的成绩。

综合考虑以上这些因素,人工造雪之所以能够被冬奥会偏爱,想来也是理所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