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圈'展望,成渝的长处和短板,如何形成发展合力动力?

亚洲杯01
"成渝经济圈'展望,成渝的长处和短板,如何形成发展合力动力?
导读:成都是我国西部更大的城市,而重庆是我国的第四个直辖市,两座城市的GDP都位居全国前十,目前成都和重庆所合围的经济圈,目前的经济实体,仅次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城市群,排在我国第四位,所以,未来发展前景,不言而喻!那么成都和重庆到底有

成都是我国西部更大的城市,而重庆是我国的第四个直辖市,两座城市的GDP都位居全国前十,目前成都和重庆所合围的经济圈,目前的经济实体,仅次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城市群,排在我国第四位,所以,未来发展前景,不言而喻!

那么成都和重庆到底有哪些长处和不足呢?未来该成渝城市群该如何发展才能形成合力呢?成渝的长处-优势分析成都和重庆的发展优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

1,GDP规模以及增长速度2019年成都GDP高达17012亿,位居全国各大城市第7位,相比去年,GDP增加了1670亿,增幅和增速,在中国十大城市里面,均处于领先位置。2019年重庆GDP高达23605亿,经济总量仅次于北上广深,位居全国第五,相比去年,GDP增加了3242亿,名义增量超过了广州和深圳,仅次于北京和上海,GDP增速也位居全国前列。

所以,从GDP规模和增长幅度、速度等经济指标来看,成都和重庆已经具备超大城市的规模,特别是重庆GDP,2019年总量已经接近于广州,大有赶超之势,这也是西部城市崛的新号。

2,常住人口总量以及增量截止于2019年底,重庆常住人口高达3124万,位居全国之一;成都常住人口高达1658万,位居全国第四为。除此之外,成都和重庆2019年的常住人口增量双双入围全国前十,且常住人口增量均超过20万。可见,成都和重庆对人才的吸引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3,城市发展空间的延伸性天府之国成都,总面积超过了146万平方公里,而城区面积也在不断扩容,把原来的郊县都变成了区,比如2001年,成都撤销新都县,改成新都区,2002年,撤销温江县,改成温江区,2013年,成立天府新区,2016年 撤销双流县,改成双流区,似乎成都在撤县设区的的道路上,越跑越快。

目的很简单,就是扩大城区版图,把成都做大做强。再看重庆,就在前不久,重庆宣布主城区扩容,从过去的9个主城区扩容到21个主城区。与成都不同的扩容手段,重庆选择的是内部扩容,因为重庆管辖的面积太大了,重庆大致可以分为3个板块,东北的三峡库区板块,西南的黔江酉阳秀山等山区板块。以及西南的两江四岸主城区板块。主城区从9个升到21个,完美展现了重庆的城市发展空间延伸性!

成渝的短板-劣势分析成都和重庆的短板,其实很明显,也来自于三个方面:

1,资金总量的聚集优势不明显成都和重庆,两座超级城市,资金总量差不多都在41万亿左右,这与北京的20万亿,上海的15万亿,深圳的95万亿,还有不少的差距。资金总量的聚集优势不明显,直接体现的是总部经济发展的缓慢,金融市场发育相对滞后,这对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是存在影响的。

2,经济效率有待提升这也是目前中西部所有城市都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些年,沿海产业转移到内地,人力成本、长租成本虽然降下来了,但是经济效率反而下降了,为什么,比如你在深圳,一天可能工作12个小时,每周只休息一天,但是在成都和重庆,大家普遍都是双休,一天工作8-9个小时,其他时间可能更喜欢打麻将、喝茶。

成都很适合休闲,但创业土壤,跟北上广深还是有一定距离。重庆作为直辖市,经济效率仅为6681%,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产比过高,因为第三产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效率就会下降25个百分点,虽然成都的经济效率有8375%,但是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有不少差距。

3,龙头城市的首位度太高,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何为首位度太高,就是之一名与第二民的GDP相差太多,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我们把成渝城市群,与长三角和珠三角进行对比,发现成渝城市群的龙头城市首位度太高了。首先看成都与四川省第二名GDP城市绵阳之间的差距,2019年成都GDP17012亿,而绵阳的GDP是2856亿元,差不多成都的GDP是绵阳的6倍,这个悬殊太大了。

从成渝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分布来看,成都+重庆的GDP总和,是其他14个城市的3倍之多,也就是说,成都+重庆经济比重,占到了成渝城市群的的80%以上。而长三角的上海,GDP是38万亿,苏州19万亿,相差只有1倍。而成都和绵阳相差了6倍之多。

深圳和广州更加不用说了,GDP比较接近,即便是第三名的佛山,GDP也超过了万亿,第四名东莞逼近万亿,所以,从四大城市群来看,珠三角的均衡度是更好的,其次是长三角,然后是京津冀。最后是成渝经济圈。通过对成渝经济圈的优势和劣势分析,接下来给出一些发展建议:

成渝经济圈发展动力的策略建议1,抢抓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目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也在不断深化,东湖产业正在向中西部转移,所以,成渝经济圈要抓住这个机遇,率先实现产业崛起。

2,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是我国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一环, 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激励政策,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在成都和重庆都设立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次成都天府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都是国家级的,另外,成都成为我国继上海和北京之后,第三个拥有两座4F级别的国际机场城市,重庆也正在积极规划和建设第二机场,从目前基础建设规划、城市区域经济利好,成渝城市群的发展,步伐可以加快一些,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

3,做好产业定位产业定位是区域经济崛起的先决条件,成渝经济圈即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化产业基地,这一步棋一定要走好,主要发展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大数据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新医药、新媒体产业。成都本来就是休闲之都,目前全国的娱乐传媒产业发达的城市里面,就有成都的一席之地,成都气候温和,宜居宜业,美女帅哥也多,发展颜值经济也不失为好方向。

综上所述:就目前来看,中国经济第四极还不清晰,主要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之间游离,所以,成渝城市群的发展策略和产业定位尤为重要,提前布局,定位好未来10年、20年的发展方向,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大机遇,做好产业升级的工作是重中之重,但需要引起注意一点是,目前成都和重庆在全国的“抢人大战”过程中,并不是十分突出,深圳、杭州、广州、武汉、长沙、郑州等城市表现似乎也很强劲,未来不管是产业还是机遇,都需要人来实现,所以,成都和重庆,要把对人才的引进,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驾车路线:全程约16116公里

起点:济南市

1济南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30米,直行进入龙鼎大道

2) 沿龙鼎大道行驶39公里,直行上匝道

3) 沿匝道行驶620米,直行进入二环南高架路

4) 沿二环南高架路行驶163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5) 沿匝道行驶940米,直行进入二环西高架路

6) 沿二环西高架路行驶32公里,朝泰安/菏泽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党家庄立交

7) 沿党家庄立交行驶800米,直行进入济南绕城高速

8) 沿济南绕城高速行驶40公里,朝菏泽/东平/G3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殷家林枢纽

2沿殷家林枢纽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济广高速

3沿济广高速行驶621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1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济广高速

5沿济广高速行驶904公里,稍向右转进入王官屯枢纽

6沿王官屯枢纽行驶560米,直行进入日兰高速

7沿日兰高速行驶280米,直行进入济广高速

8沿济广高速行驶411公里,朝东明/G1511/S32/兰考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日兰高速

9沿日兰高速行驶54公里,朝郑州/南阳/菏泽新区/G1511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日兰高速

10沿日兰高速行驶760米,直行进入日兰高速

11沿日兰高速行驶1038公里,朝开封/郑州/G30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2沿匝道行驶760米,直行进入连霍高速

13沿连霍高速行驶5471公里,朝西安绕城/延安/长武/汉中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灞桥立交

14沿灞桥立交行驶13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西安绕城高速

15沿西安绕城高速行驶325公里,朝户县/汉中/成都/西三环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河池寨立交

16沿河池寨立交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京昆高速

17沿京昆高速行驶5582公里,直行进入成渝环线高速

18沿成渝环线高速行驶1157公里,朝三环路成绵立交/青龙场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城北出口高速

19沿城北出口高速行驶111公里,直行进入城北出口高速

20成都市内驾车方案

1) 沿城北出口高速行驶40米,直行进入中环路昭觉寺横路段

2) 沿中环路昭觉寺横路段行驶480米,朝红星路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府青路三段

3) 沿府青路三段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府青路二段

4) 沿府青路二段行驶550米,朝玉沙路/星辉东路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府青路跨线桥

5) 沿府青路跨线桥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府青路一段

6) 沿府青路一段行驶950米,朝总府路/岳府街方向,稍向左转进入红星路二段

7) 沿红星路二段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红星路四段

8) 沿红星路四段行驶300米,右转进入光大巷

9) 沿光大巷行驶11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成都市

参考资料:

百度地图-济南到成都

很可能是川渝地区。因为:

1、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硬件基础准备充分

四川省体育局发言人赵军在去年接受采访的时候就曾表示:成都一直在致力打造“世界赛事名城”的体育名片,且已经纳入成都“十四五”发展规划之中(征求意见稿)。所以如果能够举办奥运会这种全球最顶级的体育赛事,肯定是符合成渝地区体育发展的需要。

其次为了打造好这张新名片,成都已经成功申办了2021年世界大运会、2022年世乒赛、2023年亚洲杯(足球)、2025年世界运动会等多项大型赛事。

为了完成以上赛事的成功举办,成渝两地势必在未来几年新建诸多硬件体育设施,足以满足未来奥运会场馆的使用需求。

2、西部经济的发展需要一次世界级的盛会作为推动

中国经济发展的东西差距化其实一直在慢慢变大,“西部大开发”的工作推进尽管有效地助力西部区域经济崛起,但显然还不够。而在整个西部区域中,成都和重庆无疑是绝对的核心城市,也是带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绝对枢纽。

举办奥运会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人文环境,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而这都是中国西部城市群最需要的机会。

由于长期东西差距较大,投资团队及人才很难主动到西部地区贡献力量。而奥运会的举办能够让世界深入了解属于中国西部城市的变化,寻找中国西部城市的发展机会,从而实现共赢。

单这一点,成渝地区对比其他城市群而言,更需要一次举办奥运会的机会。

3、成渝联手经济实力雄厚

承办奥运会,需要钱,大量的钱。所以对于承办城市的经济实力还是有很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题主问的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城市共同承办。

要知道北京奥运会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伦敦奥运会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巴西里约奥运会总投资超过700亿元,这笔巨额支出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极其大的资金压力。

从城市综合实力排名来看,成都和重庆都能位居全国前十,仅次于北上广深、香港、武汉、杭州。

再看2020年GDP百强城市榜,重庆以25003亿排名第五,成都以17717亿排名第七,位置既靠前且稳定。

这样两个经济大城联手,是有底气去承办任何世界级的大型赛事活动的。

其他有实力举办的城市或城市群:

首先从经济实力来看,国内目前有能力举办奥运会的城市或城市圈不少,其中有代表性的如上海大都市圈、珠三角城市圈,京津冀城市圈。

以上三巨头,京津冀可以先退一步。因为北京已经举办过奥运会,短时间内没有再次举办的必要。北京若退出,那天津或者周边其他城市很难再独自承办奥运会。

其次珠三角城市圈,从经济实力上来看他们更为雄厚,发展更为迅猛,而这也是我认为他们应该把机会留给成渝组合的重要原因。以奥运会带动城市乃至西部经济发展,其意义及价值更为深远。

最后就是以上海为首的大都市圈,国内整体经济最拔尖的城市群。说实话,如果不是考虑拉动西部发展,个人认为最合适的就是上海牵头,带着苏州、杭州一起举办。要钱有钱,要硬件有硬件。

9月1日下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中央电视台对这次会议的报道时长近十分钟,可见会议的内容之丰富。

毫无疑问,这次会议中,“双循环”是一条主线,在深改会上,国家***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代表着改革开放迈入新境界,这也是这次会议提出的“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所指明的方向。而如何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这次会议提出“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我们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站在 历史 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防范风险挑战。”

这是从整个国家层面来说的,而城市群、经济圈、都市区、国家级新区、自贸区等重点区域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率先 探索 区。在这次会议上,国家***强调“要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衔接起来,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 探索 形成新发展格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那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的“第四极”,也要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率先 探索 区。

中国改革开放的 历史 进程,重塑了中国,也重塑了世界。就中国内部而言,东部沿海自环渤海至粤港澳琼形成了一条沿海开放弧线,而西部内陆由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串联成了一条内陆开放弧线。长江经济带不但连接起沿海开放弧和内陆开放弧,还因为其以占全国约两成的面积,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四成,是中国生产力布局的中心,以及人口和资源要素的聚集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更大的区域。

目前长江经济带形成了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大城市群,2019年这三大城市群的GDP超过了日本,可以说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定海神针。

长江经济带对中国经济的作用不但体现在经济规模,还体现在生产能力,国家层面近年来在长江经济带重点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 汽车 、家电、纺织服装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这主要依托于长江经济带区内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核心城市,并利用整个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形成产业协同,共同打造产业链完备的跨区域产业集群。

同时,长江经济带还是产业从东向西转移的一条大通道,重庆在通过垂直整合模式承接了东部笔电产业的转移,并依托强大的笔电工业基础,拓展智能终端手机产业;江西南昌从触摸屏产业集群向上拓展,形成“品牌、代工、配套”为一体的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生态。成渝地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近年来依托日益完善的工业基础和交通 *** ,承接东部的高端电子产业等优势产业,推动形成区域价值链。

此外,长江经济带还形成了一条“创新带”。根据国家 科技 图书文献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科研表现监测分析报告》,2009年至2018年,长江经济带科学论文整体发文全国占比由4884%提升至5212%,总被引次数及影响因子复合占比由4857%提升至5367%,国际科研合作、重要成果发文占比与影响也持续提升。

而任正非为了推进华为的芯片和人工智能战略,在近期密集拜访了位于长三角的上海交大、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再加上培养出任正非这样的大型科创企业领军人才的重庆大学,以及为华为输送了大量创新型人才的华中 科技 大学,长江经济带的创新能力在全国首屈一指。

而长江经济带还是畅通“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关键枢纽,其中成渝地区起到联结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动脉,而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脉,这两个大动脉的结合非常重要。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GDP之和超过12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例超过160%;人口总数超过321亿人,超过全球总人口的43%;对外贸易总额超过全球贸易总额的21%。

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任务就是发挥好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这两条中国经济、全球经济大动脉的联结点、枢纽、门户功能。 一是做好创新驱动 。通过把握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趋势,发挥成渝地区的后发优势,将“双城圈”建设成为智慧型经济圈,以智能化大数据做好区域经济的创新驱动。

二是做好投资驱动 。进一步厚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两新一重”建设,积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让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更强大的微观基础。

三是做好消费驱动 。积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涵养消费升级医院,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消费品工业和在线消费业态发展,促进生活 *** 业发展。消费业态发展,促进生活 *** 业发展。

四是做好开放驱动 。积极 探索 开放通道的走深挖潜和开放平台升级,加强服务业扩大开放,推动服务业“走出去”以为制造业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积极打造国际规则发源地,加快取消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的跨区域壁垒,强化对内开放能力。

五是做好生态驱动。 将成渝地区的大山大川、快慢生活、物产丰富、佛道融会的优势发挥好,打造生态型、休闲型、康养型经济圈,做好绿色产业、绿色建筑、绿色金融、海绵城市及生态城区的建设,推动跨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共治。

目前与长江经济带的其他两大城市群相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规模和地均、人均指标上都有需要提升的空间。 首先是区域面积上还要继续提高50%—6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未来有与关中城市群、滇中和黔中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几个方向融为一体的趋势。可以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不能做大做强,关系到长江经济带能不能最终成型,以及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大循环能不能建成的大问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仅要注意经济圈内的联动,还要注重与经济圈外的各大经济区域的互联互通,做好相关的路桥建设、数据通道衔接和供应链体系的对接。

其次是人口还要再提升30%—50%。 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人口、人才的吸引力,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解决成渝地区在落户、住房、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环境等方面的瓶颈,让城市更宜居、宜业。另一方面是要做好产业结构的提升,加强高端产业和高端环节的打造,提高行业利润率,可以为高端人才进一步提供高薪酬岗位,通过服务业的发展和技能培训来解决城镇化率提升和人口流入所加剧的就业问题。

再次是地均指标要提升一倍。 目前成渝地区的地均GDP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但仅为长三角的一半左右。成渝地区要注重区域性增长级的打造,提升两江协同创新区、重庆高新区等重点区域的单位面积产值,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优质企业、高生产力企业的培育和聚集,不但有高端制造业,也要有高端服务业,天府新区的独角兽岛、两江新区的寸滩国际邮轮母港显示好的规划有利于高产值区域的培育,经验值得推广。同时,在严守绿水青山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丘陵、山地因地制宜的垂直开发,发挥好“金山银山”的作用。

再次是人均指标要提升60%—70%。 进一步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赋能,推动成渝地区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在智能硬件和智能系统、新家电新家居、精细化工、纳米科学和材料科学、智能 汽车 和智慧交通、绿色制造与先进制造、精准医学等方面加强培育和集聚力度,在商业服务、工程服务、消费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 健康 服务、金融服务、文旅服务、运输服务等方面做好相关新业态新服务的打造,用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从而提升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

最后,是重庆要实现三大升级:

1实现城市的升级,从网红之城转变为有高级感的城市。 重庆近年来通过“网红城市”的打造,成功地为城市进行了引流,并培育出洪崖洞、千厮门大桥、解放碑、轻轨穿楼等一批网红打卡地。而重庆的进一步发展,要推动城市的管理理念从从工业时代的注重高楼大厦、城市硬件的思维变成更适合创意经济、数字经济、服务经济发展的思维,做好各方面的智能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

要在城市盲道、厕所提质、垂直绿化、城市风道、滨水生态、智能治堵等方面彰显城市的智能化、精细化、品质化水平,用好直辖市的地方立法权为相关改革和建设做好法治保障。同时,更大的“高级感”来源于人,一批自律、昂扬、 时尚 、礼貌、自信的市民,是彰显城市高级感的更好的名片,也是城市服务业提质的更好的支撑,要做好“人”的培养工作。

2企业的升级,要善于在“双循环”中培养大企业。 重庆目前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在大企业数量、上市公司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科创型企业数量等方面尚有不足,要用好“双循环”的机遇实现赶超。

国内大循环的海量市场、关键领域进口替代有利于大型企业的发育,而国内的海量大数据又有利于智能化系统的迭代升级、国内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用户群体也有利于产品的不断提升,成渝地区要用好“双循环”的机遇培育一批大企业、上市公司和知识资产、行业标准,为这批企业将来的“走出去”成为跨国公司打下能力基础。

3开放的升级,从欧亚大陆的新变局中谋新篇、布新局。 抓好欧亚大陆崛起的机遇。据西班牙媒体的计算,2019年欧亚大陆名义GDP占全球55%以上,其中欧盟(21%)、中国(16%)、日本(6%)、东盟(4%)和印度(3%),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东盟合计占12%。同时,中国、印度和东盟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5%,整个欧亚大陆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与之相比,美国2019年名义GDP约占世界的25%,人口占比不到5%,美墨加三国名义GDP占世界的28%,其总人口占世界的65%。

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欧亚大陆GDP占全球的比重为近60%,而美国仅为15%,美墨加仅为20%。欧亚大陆的巨大市场和庞大供应链体系,使得美国的后院南美一些国家与欧亚大陆的经贸往来甚至超过了其与北美的经贸往来,比如巴西与欧亚大陆的贸易量是其与美墨加三国贸易量的约25倍。

美国对付欧亚大陆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正在失效,据统计美国对中国、朝鲜、缅甸、伊朗、巴基斯坦、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土耳其等超过15个国家有不同程度的经济制裁,这反而激起了欧亚大陆多国支持“一带一路”,推进欧亚大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决心。

在新的 历史 时期,重庆对开放的谋划,要把打造面向欧亚大陆的交往中心、供应链枢纽作为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抓手。目前火热进行的2023年亚足联中国亚洲杯重庆赛区筹备就是一个好的开端,要进一步加强对欧亚大陆区域性合作机制的谋划,积极向国家层面建言献策,吸引欧亚大陆的知名机构、企业、高校、赛事汇聚到重庆,做好陆上贸易规则等重庆源发性规则的推广,加强重庆的高新产业合作、高端市场开发、能源合作、向新兴市场的低端产业转移等方面的全球合作能力建设。从而,争取重庆在推动欧亚大陆的交往和经济一体化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全世界发展格局看,人口及资源向以中心城市为主的城市群集中是大趋势。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也正在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群,这些城市群有各自的经济特色,也有各自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正在形成三大国际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具备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的实力。

除了这三大城市群,目前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也处在发展成型阶段,有助于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

其中成渝城市群更具活力,有望成为全国第四大城市群。

重庆、成都都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为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

随着成都、重庆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成渝城市群的快速形成与发展。

据初步核算,2018年四川省实现 GDP 40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增速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重庆市实现 GDP 203万亿元,同比增长6%。

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总量,成渝城市群占川渝两地总和的大约90%。川渝两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成渝城市群体量的迅速提升。

而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以及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都无法与成渝城市群相比。

成渝城市群具体范围包括重庆市的渝中、万州、黔江、涪陵、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等27个区(县);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遂宁、雅安资阳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

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发挥其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有利于保障国土安全、优化国土布局。

经济总量的提升带来区域发展定位的提升。川渝两地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很好的基础,经济区位条件改善,城市群框架和主体功能已经确立。川渝两地共同努力,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一个国家级城市群的架构,虽然总体经济规模、一体化等多方面与东部三大城市群存在差距,但是,成渝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地位十分显著,尤其是在新的开放格局下,成渝城市群区位发生很大变化。

城市未来发展前景无非是资金与人才的聚集。

吸引投资最多的中西部城市是成都,在全国所有城市当中,是唯一一个进入前10的中西部城市。其次是中部的武汉,再次是长沙、重庆。在吸引投资方面,成渝城市群具备一定优势。

从毕业生异地就业趋势来看,成渝城市群的成都、重庆都位居全国前十之列。而中部地区仅武汉进入全国前十,其排名低于成都。这也从侧面显示了成渝城市群在人才方面,更具吸引力。

在新的经济地理格局中,成渝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从前景来看,成渝城市群具有发展成世界级城市群的潜力。

随着西成高铁的开通,坐动车往来成都、西安两地全程仅需4小时,西安到重庆只需5小时。渝贵高铁经开通运行,从重庆到贵阳仅需2小时,到昆明也仅35小时。随着这些高铁的陆续开通,未来有望形成以西安、重庆、成都、贵阳以及昆明为中心的大西部城市群,也将是中国内陆可以与其他三大城市群比肩的国内第四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