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旗下拥有哪些品牌

cba02
宝洁旗下拥有哪些品牌
导读:1、SK-IISK-II是1975年在日本创立的护肤品牌,是日本皮肤专家将尖端科技运用到护肤品开发中的完美结晶,是在东亚以及东南亚等地区深受欢迎的护肤品牌。自1980年推出之一款护肤用品,SK-II已经成为将尖端科技同纯天然精华结合到护肤品

1、SK-II

SK-II是1975年在日本创立的护肤品牌,是日本皮肤专家将尖端科技运用到护肤品开发中的完美结晶,是在东亚以及东南亚等地区深受欢迎的护肤品牌。自1980年推出之一款护肤用品,SK-II已经成为将尖端科技同纯天然精华结合到护肤品中的先驱,推出了诸多具突破性的产品。SK-II的核心成分PITERA™活细胞酵母精华具有七大神奇功效。

2、OLAY

玉兰油(OLAY)是中国区更大护肤品牌,在大陆已持续十年呈两位数增长。它是宝洁公司全球著名的护肤品牌,OLAY以全球高科技护肤研发技术为后盾,在深入了解中国女性对护肤和美的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产品范围,目前已经涵盖了护肤和沐浴系列。

3、舒肤佳

舒肤佳是宝洁公司日用品品牌之一。舒肤佳作为全球著名的个人清洁护理品牌之一,一直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中国其旗下产品包括沐浴露、香皂、洗手液及活力运动系列。

4、飘柔

宝洁旗下品牌飘柔于1989年10月进入中国洗发水市场,引领了洗护二合一潮流。其后,飘柔本着为人们升级柔顺体验的信念,不断改良精华护理系列、家庭护理系列、倍瑞丝等产品线,一直保持卓越地位。

5、海飞丝

海飞丝是宝洁公司的一款洗发精产品。1963年,全球之一支含有活性去屑成分,可有效去除头屑的洗发露诞生,自此,有效去除头屑成为海飞丝深受全球消费者喜爱的最出色的功效。海飞丝品牌1986年进入台湾,1991年进入中国大陆,其系列产品包括:洗发露、护发素、头皮头发 *** 膏、头皮修护精华乳。

据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调查显示,近3年我国洗衣凝珠行业发展态势迅猛,行业增长率超过50%。然而凝珠行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为了规范洗衣凝珠市场,确保消费者拥有更好的衣物洁净体验。日前,国家工信部出台了的《洗衣凝珠》行业标准,明确了洗衣凝珠的安全使用相关标准与规定。

在暑期来临之际,宝洁家清联携手预防儿童伤害为目标的非盈利性组织——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推出了凝珠使用安全宣传册,普及洗衣凝珠的正确使用 *** 。

宝洁家清作为国内洗衣凝珠的先行者,一直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安全高效的产品,在产品设计也遵守行业标准,让消费者放心使用洗衣凝珠。

在包装上,采用“不透明外包装+儿童锁”及贴有明显“远离儿童”标识。

在产品设计中,将保护儿童安全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避免包装上呈现吸引或诱导儿童的信息。

此外,遵循《洗衣凝珠》行业标准规定:25秒以上静置破膜时间,尽可能减缓凝珠内容物意外破裂泄漏的风险,并将产品抗压强度设定在300N以上,预防婴幼儿用手握挤压破膜风险, 且在产品外膜中加入苦味剂。

宝洁织物与家居护理副总裁 Sarah Zhang提到, “宝洁家清将持续普及凝珠安全教育。在基于深度的消费者洞察,从多维度进行产品设计,不仅要有好的 科技 和配方,同时也要保护消费者以及家人的安全让消费者洗的干净,用的放心。”

编辑/樊宏伟

销售渠道在市场营销学中也称为分销渠道,指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这个过程中所经过的通道。如果按照产品流通过程中是否经过中间商来划分,可以把渠道分为直接式渠道和间接式渠道。是产品从制造商手中传至消费者手中所经历的由经销商连接起来的通道,也就是使商品或劳务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一通到底”的完整通道。这一通道可直接可间接,可长可短,可宽可窄,视具体企业、具体商品而不同。

也可以这样理解,营销渠道是连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沟通产品与顾客的桥梁。没有这个桥梁,也就没有销售。可以说,有效的销售渠道是产品有力的“双脚”,它能帮助产品走到消费者身边,并且这“双脚”对每个企业来讲,都举“足”轻重。因此必须重视这项工作的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者与消费者在时间上与空间上有更大的距离,大部分生产者并不是直接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在完成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其他机构的配合。企业的销售渠道建设也就显得日益重要。

一、企业渠道建设的重要意义

今天,人们都知道技术、人才对企业的作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品牌、形象是企业的财富。但是,又有多少人认识到了营销渠道的价值呢?

当小天鹅洗衣机的营销渠道以高达16亿元的价值在合资中占20%的股份时,我们应该明白,营销渠道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营销渠道,就是产品从制造商手中传至消费者手中所经历的由经销商连接起来的通道,也就是使商品或劳务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一通到底”的完整通道。

这一通道可直接可间接,可长可短,可宽可窄,视具体企业、具体商品而不同。也可以这样理解,营销渠道是连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沟通产品与顾客的桥梁。没有这个桥梁,也就没有销售。可以说,有效的销售渠道是产品有力的“双脚”,它能帮助产品走到消费者身边,并且这“双脚”对每个企业来讲,都举“足”轻重。

渠道解决的是产品或服务在什么地方提供给顾客,消费者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销售者。按照经典的营销学定义,营销渠道是促使产品或服务顺利的被使用和消费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通信企业作为科技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在竞争空间日趋激烈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下,必须重视营销渠道体系建设。

二、做好渠道的评估和调整

一个企业到底选择多少中间商来销售产品,关系到企业经营成本的高低,和竞争优势的大小,所以必须对分销渠道进行评估。

1、渠道评估的内容

从各种资料上可以找到参考,渠道评估的内容包括渠道运作环境评估、渠道战略与战术评估、渠道运作绩效评估、中间商及销售人员评估。

其中,中间商的绩效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对销售额的贡献、对利润的贡献、中间商的能力、中间商的顺从度、中间商的适应能力、对销售额增长的贡献、顾客满意度。

渠道销售人员的绩效评估指标包括以下十个方面:定额完成情况、一定时期新客户增加与老客户失去数目、访问客户次及平均时间、访问效果、销售成本、助销次数及效果、客户投诉率、遵守渠道政策情况、资金回笼情况、市场信息反馈情况。

好的渠道一般具备一下特征:

一是更大限度地将消费者为即时或以后消费而形成的计划中的和未计划的购买意向转变为实际的购买行为;

二是在现有的和新的渠道中取得横向和纵向的增长;

三是通过在每个互动售点增加消费者、购买者和客户对品牌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的了解来建立和加强持续性竞争优势;

四是通过建立独具一格的客户价值观念以增加品牌系统和客户的价值;

五是将渠道市场营销策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以增加营运效率。

2、渠道的调整

评估之后,若发现现有渠道模式与市场环境要求存在差距,应对渠道做适当调整,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如当消费者的购买方式发生变化、市场扩大、新的竞争者兴起和创新的分销战略出现,以及产品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后一阶段时,便有必要对渠道进行改进。

渠道改进有3个层次:

(1)、增减个别渠道成员(通常要进行增量分析)。在考虑渠道改进时,通常会涉及增加或减少某些中间商的问题。作决策时通常需要进行直接增量分析。通过分析,要明确增加或减少某渠道成员后,厂家利润将如何变化。

(2)、增减某些特定的市场渠道。某一重要地区的购买类型、市场形势往往处于迅速变化中,企业可针对这种情况,借助损益分析与投资收益率分析,确定增加或减少某些市场营销渠道。

(3)、创立一种全新的方式。最困难的渠道变化决策是改进和修正整个市场营销系统,改变企业的市场营销政策。

三、把渠道建在云服务平台上

移动互联时代,线下实体店如何找到新生,离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和相关的服务平台是做不到的。

在云计算服务平台上,线下实体店可以更了解其覆盖范围内的消费者,包括他们在线上的购买行为和数据,以及他们在社交 *** 媒体上的各种数据,比如浏览过哪些产品,购买过哪些产品,分享过哪些资讯,是哪些品牌的粉丝,喜欢什么,甚至家庭成员、经济收入等各种数据都可以获得,当然是在得到消费者的授权合法地获得。

这样,实体店在这些消费者达到自己服务覆盖范围内时就可以非常有针对性地展开销售推广,建立与顾客的紧密联系,提升顾客满意度,并且还可以借助社交 *** 媒体与消费者互动,即通过O2O的方式,实现实体店盈利模式的再造。

但这一切,离不开一个技术支撑及服务平台,即真正的O2O、线上下线有机融合需要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IT技术才能实现,这正是通路快建正在构筑的OTO云营销服务平台的价值所在,通过该平台助力企业实现立体化的全渠道快速建设与全网营销。

这样的平台,大企业当然可以投巨资自建,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借助通路快建这样的第三方平台就是不错的不二之选(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传统企业电商该如何制定 *** 销售渠道策略》的相关介绍)。

四、整合渠道冲突

对渠道无论进行怎样的设计与管理,总会有某些冲突,因为各个独立的业务实体的利益总不可能一致。所谓多渠道冲突,是指企业建立了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渠道向同一市场分销产品而产生的冲突,其本质是几种分销渠道在同一个市场内,争夺同一个顾客群体而引起的利益冲突。

1、销售渠道冲突的表现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与商品流通领域的迅速变革,使企业要经常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对销售渠道进行整合。另外,销售渠道运行中经常出现的种种问题是销售渠道整合的内在原因。

由于不同分销渠道目标、特点和定位的不同,势必导致中间商在价格、促销配合、宣传和服务等各方面会有所差异。由这些差异形成的渠道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价格冲突。由于产品到达新兴终端与传统终端的环节不同,而使零售价格的构成不同,从而形成终端的不同价格;同时由于零售终端的渠道过于密集和交叉,导致渠道为争夺顾客而进行价格战,成为渠道最主要的冲突。

②、促销冲突。一方面,渠道类型的不同,导致终端的促销行为不一致;另一方面,由于渠道成员自主开展促销,使同一品牌的市场行为在不同终端表现出不一致。

③、策略冲突。由于没有对不同的渠道制定合理的策略,并保持不同策略间的配合,使渠道管理的策略重点没有体现出来,表现为对长短两种渠道的管理策略没有差异性。

④、政策冲突。渠道策略上的模糊不清,有时会出现对个别渠道成员没有理由的政策倾斜,形成制造商与渠道之间、渠道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不理解。

⑤、掌控力度的差异。渠道性质的变化使企业对不同类型渠道的掌控力度发生了变化,使大多数渠道成员仍以各自的短期利益为目标,形成更为复杂的渠道冲突。

2、调整渠道,提高销售效率

在品牌影响力、产品本身的促销力和价格竞争力等消费影响因素相对成型和平稳的情况下,销量增长滞缓通常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竞争品牌的增多给了顾客更多的选择机会,加上各品牌在终端拦截活动上的发力,分流了顾客;

二是企业在消费拉力和通路推力上,出现无法应对更激烈竞争的拖后腿因素,如广告和通路促销乏力及与顾客接触点不多等情况;

三是市场潜力的过分挖掘、需求增长的趋缓,制约了单一品牌的增长速度。而这些情况,渠道都难脱干系。但是,原因不一样,相应的对策也就存在具体的差异。

可考虑从如下几处着手。

(1)、抓大放小,转变 *** 商的职能。企业自己来做重点市场经销商数量的扩容、维护和管理,结合 *** 商所长,让 *** 商从原来开拓与维护市场的角色向重点市场的储备中心或物流配送中心的服务角色转变,但在重点市场周边的其他需要过大投入的城镇及县市,继续保留它们原有的职能。

还可以考虑将原有的按不同型号产品进行区隔的多个 *** 商,按辐射能力、配送能力、对下游商家的掌控能力、守约经营能力、市场运营技巧和理念认同程度等因素,进行精简和整合,并同样按上述内容转变其职能。

当然,在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企业可能需要为这些势力范围发生变化的 *** 商适当采取提供仓储补贴、配送佣金等激励措施。

(2)、渠道扁平化、基层经销商数量扩大化,优胜劣汰让出色的经销商“出位”致使渠道重心下移,以更贴近市场的渠道深耕来提升销量。企业可以“剥夺”原 *** 商在重点市场(甚至是该片区所有市场)的一切职能,并将这些职能抓在自己的手里,自己直开和直供经销商。

(3)、将因渠道层级简化而可能增加的利润,拿出一部分开展旨在增加受重视程度和被推介力度的通路促销与终端拦截,以提升销量。

需要注意的是,扩大经销商数量与渠道深耕,并不是增加销量的唯一途径。因此,要想办法利用好有限的广告、促销资源,以排解通路推力所形成的消费压力。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整 *** 商之前,要注意 *** 商的库存和对其旗下经销商的控制,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市场报复;直开、直供经销商的时候,要注意维系自己的安全库存数,以防止断货、积压和物流配送等成本的不适当增加;在渠道调整的过程中,最终可能打乱以前按不同产品进行渠道区隔的市场格局,因此要注意对价格体系的控制,比如签署价格保护协议,强化过程监管等。

在整合销售渠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对渠道的日常监控,确定引起冲突的主要根源和潜在隐患。

(2)、渠道成员的选择上要求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审核。

(3)、在各分销渠道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区分和定位各渠道的功能角色,使各分销渠道仅在价值传递体系中的特殊范围内开展各自的经营活动。

(4)、对于在统一区域市场内,必须同时进入新兴渠道和传统渠道时,应分别提供不同的适合其产品和品牌的 *** 来化解冲突。

(5)、根据新兴渠道和传统渠道分销成本和经营特点的不同,实行价格、服务、支持等基本策略,以扶持对企业市场竞争具有战略意义的渠道。

(6)、加强对新兴渠道与传统渠道的沟通和协调,消除误会和对抗。如耐克公司自己创办了新兴的耐克连锁专卖店,这些专卖店在提高耐克产品知名度、帮助耐克控制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新产品推广等方面成绩斐然。但起初耐克刚建立这类专卖店时,那些与之竞争的传统运动用品零售商店曾群起而攻之,但这种新兴的渠道逐渐证明,它有助于大幅度提高销售额。

(7)、有时当新兴渠道与传统渠道的冲突难以调和时,企业应学会沉着应对可能的渠道反弹和报复(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传统企业该如何建立适合自身特色的销售渠道模式》的相关介绍)。

五、完善渠道管理

在成熟阶段,产品在市场上基本饱和,虽然产品的普及率继续有所提高,但销售量则趋于基本稳定。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竞争愈加激烈,企业利用各种手段争夺市场份额,产品利润逐渐降低,开始有企业退出市场。

此时,企业应着重树立本企业的形象,强调产品品牌与竞品品牌的差异性。逐步在各个分销区域健全渠道的管理系统,充分掌握产品的分销 *** ,并协助渠道实现周边市场的全面渗透。同时寻找新的渠道形式,努力开发产品的潜在市场。

1、做好分销 *** 管理

在产品的成熟期阶段,企业的分销 *** 已基于定型,企业各地区的分支机构也逐步设立。这时,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对分销 *** 的管理,使产品流通进入正常循环的轨道。加强对分销 *** 的管理,尤其是加强对 *** 末端零售商的控制,应是做为企业在这一分阶段总的渠道策略方针,并由每一个分支机构根据客观的环境条件分别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最后落实到每一个业务人员操作执行(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盘点电子商务的10大线上分销渠道》的相关介绍)。

2、建立和健全管理体系

主要的内容包括:

之一,针对不同等级的分销商,制定不同的政策条件;

第二,安排不同的业务人员,分别定期拜访不同等级的分销商;

第三,加强对零售商的支持;

第四,建立信息回馈系统和信息汇总系统,建立客户档案;

第五,发展直营机构,直接服务重点顾客;

第六,健全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体系等等。

3、加强合作,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分销 *** 的密集程度,因此,企业必须通过业务人员或其他的沟通交流方式,进一步加强和分销商的联系与合作。只有通过分销商的长期紧密合作,才能保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4、完善拜访制度

制定对各级分销商,尤其是零售商的定期拜访制度,规定拜访的时间、拜访的路线和拜访的内容等。对零售商还要加入店面生动化设计、产品陈列、促销实施等方面的协助与支持。

5、建立分销 *** 控制

企业在成熟期,由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复杂,一些较小的企业已被挤出市场,剩下的大中型企业则会利用各种手段争夺渠道,以控制渠道来实现对市场的占有。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现有分销 *** 的控制,防止竞品趁机争夺市场。

企业应建立起对整个渠道 *** 的控制机制。一方面,防止竞品冲击市场,趁机进入渠道;另一方面,防止某些规模较大或职权较高的分销商趁势要胁企业,逼迫企业做出对产品销售不利的行为。

例如:如可口可乐公司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建立了自己的直营体系,并通过直营部分,控制和带动了整体市场的销售运转。还有一部分产品仅适于直营销售,如一些有品牌的服装、内衣等。

6、做好渠道建设中的激励

采用返利的形式奖励是实际营销活动中应用最广泛的激励 *** 。此外,年终奖励政策作为返利政策的一种,由于很多中间商和厂商较为看重,应单独从返利政策中分离出来。实际上返利政策和年终奖励政策内容基本一致,主要有过程返利和销量返利两种:

(1)、过程返利

过程返利是一种直接管理销售过程的激励方式,目的在于通过考察市场运作的规范性以确保市场健康发展。过程激励通常包括:铺货率、售点气氛(即商品陈列生动化)、安全库存、指定区域销售、规范价格、专销(即不销售竞品)、守约付款等。

(2)、销量返利

销量返利是为直接 *** 渠道成员的进货力度而设立的一种奖励,目的在于提高销售量和利润。

营销实践中通常有三种形式:销售竞赛,即对在规定的区域和时段内销量之一的渠道成员给予奖励;等级进货奖励,即对进货达到不同等级数量的渠道成员给予奖励;定额返利,即对渠道成员达到一定数量的进货金额给予奖励。

给予中间商尽可能丰厚的利益也是直接激励的重要策略。通过建立合理的级差价格体系,保证利益在各层次渠道成员间的有序分配,即保证每一层次的中间商都能通过销售产品取得合理的利润。制造商应本着公平合理、利益均沾的原则,从双方的长期利益出发处理经营收益的分配问题,以调动每一层次人员的积极性,渠道才能顺畅,效率才能提高,尤其针对初进入市场或知名度不高的产品。当然,厂商发展的不同时间、不同阶段,每一层次所起的作用不同,级差价格体系也应做相应的调整。

六、建立一套可执行的绩效考核方案

我们现在看到的渠道商绩效考核方案,多数都是以销量为硬性指标进行考核评比,而且在渠道商合作初期,由于业绩治标无法达成,多数绩效考核规定逐渐成为一纸空文,无法落实和执行,一旦形成这种趋势,渠道商的管理便难控制。

因此,在设置渠道商绩效考核的时候,可以“软硬兼施”,即要考核硬性治标,又不可忽略如渠道商 *** 扩展数量、投入的人员、首广的力度、终端形象建设、退换货次数、厂商的政策配合度、资金汇转的及时性、终端客户投诉量等软性指标。

将硬性指标与软性指标分配为百分比进行科学的考评,这样的绩效考核方式相对比单纯的销售额指标更科学与合理,容易获得认同与执行。一些快消品公司如宝洁曾采用过这样的绩效考核模式。

另外,我也建议在做销量考核时,宁可定少,也不可定多。因为定多没有退路无法完成时,势必造成绩效体系无法执行。

安踏总裁丁志忠:“学”出来的鞋王

         

 在福建省晋江市一个靠海的小镇上,丁志忠起初被一个朴素的致富欲望所驱动,成为一个初中未 毕业 的鞋业作坊主。但当他比别人以更快的速度转变为一个现代 企业管理 者并率先发掘国内市场之后,便迅速从当地三千多家鞋企中脱颖而出,走向了小镇鞋王的宝座。

 在安踏的会议室里,一位部门经理配合着投影幻灯片,详细汇报着一个培训项目的进展情况。一个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年轻人坐在长条形会议桌尽头,凝神听了大约10分钟后,忽然打断了他:“不要告诉我具体细节,你就告诉我,你们投入了这么多,会产生哪些效益。”

 这个对下属不留情面的年轻人就是丁志忠,37岁的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土生土长的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人。就在半个月前,他带领公司走进了香港主板,募集资金达3168亿港元。7月10日首日挂牌,公司股价涨幅即达44%,这使持有公司75%股权的丁志忠及其家族成员的身价超过了130亿港元。

 花了10年不到的时间,丁志忠已经将安踏所在小镇周边的数千家竞争对手抛到了身后。“安踏做大了,丁志忠现在也不好见到了。”一位1983年就开始做运动服装的石狮商人说。他的“豪健”牌运动服装每年的销售额大约是1个亿。

 丁志忠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鞋王,但他却并没有成为当地鞋业协会的会长。“他骨子里有一种霸气,不好打交道。”一位当地媒体的记者说。他也从不愿意迁就别人,据当地人说,如果是一件自己不想做而又不能不做的事情,晋江另一位鞋业老板——特步创始人丁水波会选择去做,而丁志忠则会干脆地予以拒绝。

 也许正因为此,在2006年泉州市(晋江隶属泉州市)评选鞋业协会会长时,作为晋江鞋业老大的丁志忠本来是会长的不二人选,但招来反对声一片,最终坐上这个位子的是丁水波。

 “丁志忠从个性上来讲是一个内心封闭的人,只有少数要好的朋友可以了解他内心的想法,大多数人,哪怕是他公司的总监,也可能根本不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一位在丁志忠身边工作多年的人士说。

 这位“不好打交道”的商人,却为什么能超越三千多家晋江鞋企,成为这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里的财富明星呢?

 “希望像别人一样有钱买摩托车”

 丁志忠从小在制鞋作坊里长大,对经商充满了兴趣。后来他回忆说,希望生活得更好,希望像别人一样有钱买摩托车,是他最初的经商动力。

 他所在的福建晋江陈埭镇是一个容易萌生商业细胞的地方。当地人有着出海谋生的传统,海外侨民赚了钱,会输送资本回来,并带来市场信息和订单,因此催生了当地的制造业。1980年代初,晋江陈埭镇就已经兴起了一批制鞋作坊。海外的晋江侨民为这些作坊带来了最初的订单。

 当地农民丁和木在1980年代中期参与过陈埭镇一家村办鞋厂的创办。1991年前后,他又变卖了家里的谷子、鸡、鸭等一切可以换钱的东西,并在族亲的资助下,筹集到五六万元钱,单独成立了一家制鞋作坊,这便是安踏的前身。

 据安踏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早在1987年前后,丁和木就给了儿子丁志忠1万元钱,以及600双从陈埭各个制鞋作坊里买来的鞋,让他托运到北京销售。这时,丁志忠才17岁,初中还未毕业。

 丁志忠于是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北京卖鞋的几百个晋江人中的一个。他在北京最主要的一些商场,如王府井商场,开设了晋江鞋专柜,生意很火爆。据说,丁志忠从这时起开始有了营销意识,他学会研究消费者类型,留心什么样的鞋有更大的销路。

 据一位熟悉安踏的人士说,丁志忠是1994年带着北京赚到的20万元回晋江的,那时鞋厂已经开设,由丁的父亲和哥哥在运营。丁志忠回晋江后,当起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1994年,在换了几个厂名以后,丁家父子决定将厂名和产品品牌统一为“安踏”。据丁和木回忆,这个品牌含有“安心创业,脚踏实地”的意思。

 两年之后,丁志忠获得家族企业的主导权。他成为安踏的总经理,父亲丁和木正式退居二线;哥哥丁世家性格温和,“不喜欢出头”,专门负责生产事务;中专毕业、学财务出身的妹妹丁雅丽掌握起公司的钱袋子。“非常幸运的是,丁志忠有一个非常好的父亲,及早地放权给儿子,而他的哥哥和妹妹跟他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补关系,没有争权,没有内斗。”一个熟悉安踏的人士说。

 安踏明星代言 广告 的成功引发了同城兄弟的竞相模仿,晋江市 *** 也推动安踏 经验 在其他企业身上的“复制”,对崛起的名牌进行奖励扶持。一时间,当地兴起一场“造牌”运动,CCTV-5出现了几十个各类明星为晋江鞋企代言的广告,CCTV-5也被戏称为“陈埭频道”(陈埭镇是晋江鞋业的发源地,大部分晋江鞋企聚集的地方)。一批知名鞋企,如特步、乔丹、德尔惠、鸿星尔克,由此开始从众多鞋企里脱颖而出。

 广告策略的同质化加上竞争的加剧,使安踏必须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在广告策略上,安踏开始摆脱借以成名的明星代言模式,转而赞助体育赛事,比如安踏一年为中国 篮球 联赛(CBA)提供的赞助费是4000万元。丁志忠认为,与其他一些企业聘请国际明星动辙花费数千万元的代价相比,“我们又是一笔划算的生意”。

 有了品牌知名度后,安踏开始打破运动鞋专业制造商的身份界限,2002年开始涉足运动服装领域。安踏的这一举动竟然也非常顺利,四五年之后,运动服装贡献的收入与运动鞋不相上下。据一位安踏前高管介绍,2006年,安踏突破两个“千万”:运动鞋销售1000万双,运动服装销售1000万件。

 值得一提的是,上马服装项目的同时,品牌专卖店这一零售终端概念也被导入,这是安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步。此前安踏只是在各大综合商场拥有专门的运动鞋销售专柜,随着服装等品种的增加,安踏作为独立的品牌专卖店成为可能。擅长营销的丁志忠认为,品牌的打造不单单依靠广告,也要依靠强大的销售 渠道 。

 到2004年时,安踏全国的专卖店发展到2000余家。这一年,为了进一步扩大专卖店数量,安踏采取对经销商让利的政策。短短两年之后,安踏专卖店发展到超过4000家,安踏零售 *** 覆盖到全国各个三级以上城市的主要街道。

 为安踏打下服装业基础并引入专卖店概念的,是一个叫叶齐的职业经理人。他原是李宁公司运动服装方面的资深经理人,后被丁志忠挖走。2002年,丁志忠在北京成立了一家新东方体育用品公司,专门从事运动服装营销工作,叶齐任董事总经理,这个公司全部采用职业经理人管理团队,一年以后,因为安踏的策略调整,叶齐告别安踏,但他已经在服装领域和专卖店领域为安踏完成了有益的尝试。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福建晋江,前跨国公司高管最集中的地方,可能就是安踏公司总部。安踏60%的总监或副总监都来自像沃尔玛、宝洁这样的跨国公司。

 安踏无疑也是跨国机构人员经常可以碰头的地方。丁志忠聘用智威汤逊为其做广告策划,聘用科尔尼为其做战略咨询,聘用摩根士丹利为其做上市承销服务……给予充分的授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丁志忠现在极力主张的。

 在与汤姆斯接触过程中,丁志忠与时任汤姆斯中国首席代表的朱正中结识。朱是美籍华人,曾任可口可乐中国区副总裁,并且是摩根士丹利专家顾问团成员,对摩根士丹利投资蒙牛、南孚等企业均提供过管理上的建议。不久后,朱被丁志忠委任为安踏战略顾问。

 在朱的引荐下,摩根士丹利2003年曾与丁志忠接触,有意注资给安踏。但当时的丁志忠认为安踏暂时不需要钱。

 2004年以前,丁志忠并不是一个舍得放权的人。但现在,丁已经把放权作为公司的一项制度进行建设。“放权和激励,是王良星最显著的管理特点,丁的这一思想,直接来自于王良星的影响。”

 王良星是丁志忠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在丁志忠并不广泛的交友圈里,王良星是丁最铁的知己。王创办的利郎也是休闲服装业的一只劲旅。

 从两年前开始,安踏每个事业部的总监均获得授权,不必事事向丁志忠请示汇报。

 丁的确没有让授权之事沦为空谈。一位公司业务主管来到他的办公室,向他汇报一个情况:由于给美国客户配送的一批运动鞋发生了号码错误,对方索赔 3万美元。这位主管问丁志忠该怎么办。丁说:“你不要问我该怎么办!你自己来决定该不该赔,并且查出谁应该为这起错误负责。”这位主管只好退出丁志忠的办公室。

 有了授权和责任机制后,丁不怕犯错。有一次安踏承诺给经销商的一批货物没有按时交付。虽然对方没有要求赔偿,但丁知道后主动提出赔偿300万。 “赔偿金是公司埋单的。相关责任人受到了批评。这以后,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动真格的赔偿过,他们就知道,这种错误不能再犯。”丁志忠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推崇新管理方式后,丁志忠也将自己从公司事务中解放了出来,据说现在他在公司每天只签署不到5份文件,每个月只参加3个内部会议。他将大量时间用于吸收有效信息,与公司员工进行交流,并且清醒地思考公司的战略问题。

 安,安心创业,踏,踏实做人。

  安踏:一个品牌主义信仰者

 纵观安踏十五年(1991年建厂、1994年安踏挂牌)的品牌成长之路,不难看出安踏公司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塑造新的品牌价值元素。这种价值,不仅积极推进安踏差异化策略,实现品牌个性和可见度,以及超越竞争;而且为企业提升资源整合力大开方便之门。具体而言,品牌化就是深植品牌的各个细节。所有环节对价值有贡献时,才会有品牌。细节,主要包括了品牌特色、品牌利益、品牌价值、品牌 文化 、品牌个性和品牌对象等六方面,目的是满足顾客的情感需求、体验需求和经济需求等三大需求,以顾客为中心,为顾客创造价值。即与顾客建立联系,比如信任关系,顾客便会把他们的注意力、忠诚和金钱回报给这个品牌的价值工程。

 1999年安踏率先提出了“我喜欢我选择”的品牌主张,以及形象代言孔令辉的出色表现,跳出同城兄弟的肉搏战的圈子,提升了自己在全国范围内的品牌知名度,开始了安踏的里程碑时代。2005年在同城兄弟的强力堵截,主导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悄然已变,以及国际品牌的凶猛打压下,安踏品牌快速老化和空洞化。市场的巨变,促使安踏重塑品牌化的觉醒。2006年春天,安踏公司及时采取新策略,把品牌管理工程交给品牌 *** 商JWT(智威汤逊-中乔广告有限公司);一场由JWT智威汤逊牵头的安踏品牌化项目全面展开。

品牌定位

 首先,重新审视和思考品牌对象,发现实际的消费群体与安踏原先消费群体相左。JWT首先通过覆盖中国10个城市的大范围焦点小组访谈以及深度问卷调查,经过三个多月,发现安踏原来锁定的目标群体,与实际中的消费群体并不是很一致。

 其次,实际消费群体透视。发现这是一群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的普通年轻人——是不堪学业压力的高中生,是迫切需要自我实现的大学生,是在 职场 底层努力打拼,渴望出人头地的职场新人。他们都是草根一族,非主流的社会群体,非精英族群的基层大众,他们是所有人群中的大多数;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没有命运的恩宠,没有天生的才能,希望靠着自身的努力,以执著的拼搏精神,一点一滴地实现自己的梦想。显然,这群人是极有鲜活的生命力。

 以前只以简单的年龄细分的、模糊的品牌对象渐次清晰起来,于是,安踏毫不犹豫地锁定草根族,决心来实现与自己的目标消费者的无缝对接。

品牌核心价值和企业使命

 基于品牌对象的明确,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品牌对象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现了“草根精神”就是这一群体的核心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他们是一群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平凡人,没有过人的天赋,没有显赫的背景,但内心充满希望,积极向上,不懈努力,即使一次次的失败,也不屈不挠,坚定不移地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发现:在追梦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找一个渠道来释放自己,在那里有一个目标可以去赢取,那里允许任何的自我表现和炫耀张扬――这个渠道就是运动。这种草根精神的核心是与不断超越、不断改善、提升自己的能力与表现的 体育运动 精神是一致的。而且与中国人所崇尚的艰苦拼搏、自强不息的东方文化精神又是一脉相承。所以说,草根精神具有广泛的人群基础,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终于,找到了品牌对象与产品和社会的主流文化之间的联系点和结合点。故此,安踏的品牌核心价值主张——“永不止步”,便由此诞生。

 安踏为草根族“造梦”,帮他们“圆梦”之旅开始了。于是乎,“将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成了安踏的企业使命,确立安踏一反国际大牌强调自我,个人英雄主义的风格,而直接进入基层大众的东方文化所包容的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民族精神和草根形象的品牌战略。

突破点与传播力

 米尔顿-科特勒说:“品牌必须在目标消费者的生活中、工作中、购物过程中或者媒体观赏中,与消费者建立联系”。

 安踏公司提出了“CBA草根计划”围绕“草根精神英雄”的核心草根文化,展开了安踏“永不止步”的品牌文化与草根亲密接触与沟通的品牌整合传播运动。安踏2006CBA草根计划由圆梦CBA-2006安踏KO街球赛、安踏选秀CBA训练营和圆梦CBA-2006安踏KO街球赛总决赛暨球迷嘉年华等三部分组成。

 2006年7月15日开始,在中国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12个城市举行了CBA2006KO街头篮球赛,这个中国更大规模的街头篮球赛吸引了超过2万余人的球迷;规定比赛最终的优胜者不但可以参加CBA新赛季比赛项目中来,他们还可以实现从草根到球星的梦想。此外还有5月份的安踏极限运动进校园的活动,吸引了北京广州成都三地十余所大学的学子感受极限和挑战自我的魅力。

 借奥运 夯实专业化

 奥运在即,全世界的眼球聚焦中国。

 2007年8月8日,距离北京奥运会还有整整一年时间,安踏公司吹响了全面启动奥运战略的号角。奥运广告宣传系列之《宣言篇》率先在 CCTV1、CCTV2、CCTV3、CCTV5、CCTV8、湖南卫视、安徽卫视、上海东方卫视等电视媒体密集投放,同时大放 *** 江湖“英雄帖”,“风雨再添”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一并兵戈纵横。据悉安踏将陆续推出奥运备战系列、奥运夺金系列、奥运未来系列等奥运广告全方位诠解“永不止步” 的 品牌 精神,冲刺奥运!

 检索安踏发展史,不难发现安踏是一直踩着运动的鼓点,积极参与(全球品牌网)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从1995年赞助体育赛事开始,到2000年悉尼奥运、2002的世界杯、2004年的雅典奥运、2006多哈亚运会、以至现在行将 “开拔”的2008年奥运等顶级体育活动,安踏无不借势体育赛事,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含金量。

 首先,不惜重金,打造体育明星代言品牌的阵容。孔令辉( 乒乓球 /1999)、巴特尔(篮球/2002)、王皓(乒乓球/2004)、冯坤( 排球 /2004)、王博(篮球/2005)、李高波(竞走/2007)、宋红娟(竞走/2007)、唐正东(篮球/2007)等。2007年10月18日上午,宣布签约NBA休斯敦火箭队的全明星球员史蒂夫-弗朗西斯。11月9日,安踏再次签约NBA球星路易斯。斯科拉。强大的代言人阵容成为安踏品牌世界的有力支柱,这也是与其他品牌深入较量的基础。

 其次,不间断赞助体育赛事、体育冠名、组织体育大众化活动等,制造口碑与舆论的话语权。经过十五年的体育营销的积累,深入理解和把握体育精神,使安踏专业化体育路线的品牌战略更深入人心,也提升了安踏与国际大牌对决的经验。

 再次,不遗余力地把“永不止步”的品牌核心价值,融入到现代体育精神中,并始终贯穿体育营销等各项品牌传播中,成就品牌权益。

 体育营销的核心,在于借势,进而“造势”,再而“成市”。安踏善于学习其他品牌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现状,找出转身的路径。体育营销,是安踏学习其他品牌成功之处后, 总结 出适合自己品牌塑造的做法。体育营销,高普森戏称它为安踏崛起的“吸功大法”!

 安踏公司巧借时势把自己的事业融入到中国体育事业的大发展里,实现从制造销售者到体育精神传播者的转变,并将体育营销进行到底,从而重建品牌信仰。

安踏公司捐助1000万元援助灾区

 情系灾区 爱心传递

 5月14日,四川省汶川地区遭遇地震的第三天,“情系灾区,爱心传递”赈灾捐赠仪式在安踏总部(福建晋江)中心广场举行,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志忠先生宣布安踏公司为地震灾区捐款超过1000万的现金及实物,在他的倡导下,全体安踏员工在现场自发为灾区人民捐赠。安踏公司及安踏员工捐献的所有资金和物资总额超过千万元,将通过中国红十字总会,直接用于灾区救援工作。这也是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接到的首家体育用品企业的捐款。

 5月12日上午,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志忠先生作为福建泉州第107棒火炬手顺利完成了奥运圣火传递,安踏公司沉浸在一片喜悦中。下午,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安踏公司之一时间决定向灾区捐款。当记者问到捐款举动时,丁志忠先生谈到:“作为火炬手,传递火炬传递着奥运精神,在国家面临突如其来的灾情时,作为企业我们捐款,希望能向灾区人民不仅送去物资也能向他们传递爱心,帮助受灾同胞坚定信心走出困境,这也是企业公民对社会的责任。”

 作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先品牌,安踏一直致力成为赋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并持续回馈社会,安踏公司向慈善机构持续的捐款,已经用于各项社会慈善公益及福利事业。

之一章 销售部整体概述

M品牌销售部的使命和目标,通过建立销售渠道和建设销售队伍,达到公司营销目标,并持续推动生意发展。

销售部整体架构为“3+3”模式:

3大硬件:SLT(销售领导**)+SSG(销售部秘书组)+FSF(实地销售队伍)

3大软件:TSD(品牌销售模式)+SOS(销售部操作系统)+PAE(计划与评估体系)

全国划分8大市场,下辖若干区域。

销售人员的职业发展道路是:

销售代表 客户经理 市场经理 大区经理

销售部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是:

主人翁精神、团队精神、正直诚实、专业水准

销售部人员工作遵循6大原则

通过建立广泛深入并高效运转的销售渠道,和素质精良且系统运作的销售队伍,致力于达到公司营销目标,并持续推动公司生意发展。

“3+3”架构模式

3大硬件: SLT + SSG + FSF

(销售领导小组)(销售部秘书组)(实地销售队伍)

3大软件: TSD + SOS + PAE

(品牌销售模式)(销售部操作系统)(计划与评估体系)

SLT—销售领导小组:由总经理、销售总监和销售副总监组成,负责整个销售生意发展的组织建设的领导工作。

SSG—销售部秘书组:由三个秘书组成,负责销售部OSB流程(订货一发运一结算)的运作和协调,以及IES体系(信息交流体系)的运转。

FSF—实地销售队伍:由市场经理、区域经理、客户经理、销售代表组成,负责各个地区的具体生意运作。

TSD—品牌销售模式:销售部建立并管理全国销售渠道的动作模式。

SOS—销售部操作系统:销售部组织结构的管理系统,包括整体架构,部门及人员的角色和职责,OSB系统,IES体系,以及规章制度。

PAE—计划—分析—评估体系:销售部各个部门和层次的计划制定和分析评估,包括年度、季度、月度三种类型。

销售部的“3+3”模式可以作以下形象的理解:

3大硬件好比一个人三个部分的有机组合,SLT代表头部,SSG代表脖颈,FSF代表身躯;3大软件好比这个人前进的道路,TSD和SOS如同支撑道路的两侧路基,分别规范了生意运作和组织建设的发展模式,而PAE如同此道路上的灯塔和里程碑,提示现在的位置和前进的目标。

销售部奉行“以人为本”的宗旨。

各级销售经理是销售部最宝贵的资源,公司为各级销售经理设计了一条完美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不断提供更具挑战性的职位,更具吸引力的薪酬与福利待遇,以及更高层次的培训方案!

1、No data,no talk

用数据事实讲话

2、Resut-oriented

一切从结果着想

3、Clear OG ***

思维清晰和行动果断

4、ENS-easy nest step

为对方考虑容易的下一步

5、Initiatve and Innovative

积极主动并勇于创新

6、Reasonable espenses

注重开源节流

第二章 销售部组织与人员职责

销售部共划分为SLT,SSG,FSF三个组织,本章明确规定了每个组织以及人员的角色与职责,以及各级销售经理的角色与职责。SLT负责整个公司生意发展和组织建设的领导工作,并负责销售部同其他部门的协同工作。

SSG是销售部的神经中枢,负责整个部门内的沟通与协调,以及销售部同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具体负责OSB运作协调和IES体系运转。

FSF由市场经理、区域经理、客户经理组成,负责公司在实地销售工作。全力拓展当地的分销 *** 和不断充实与调整销售队伍,从而完成公司给定的销售目标,并持续推动公司生意发展。

市场经理、区域经理、客户经理分别有明确的具体角色和职责其衡量标准是分销与销量水平和组织结构运作水平。

(一)SLT组织

一 SLT角色

SLT(Sales Leadership Team)意为销售领导**,由总经理,销售总监,销售副总监三人组成,全面领导公司生意发展和组织建设工作,并负责销售部同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二 SLT职责

1、生意发展

1)确立公司整体销售发展模式(包括整体目标,策略,以及运作模式等);

2)制定公司整体销售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

3)实地工作并培训市场经理和区域经理。

2、组织建设

1)建立并完善销售部的整体操作系统;

2)建立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的销售队伍;

3)建立并完善销售经理的培训系统。

3、多部门协同

1)确保市场部同销售部工作协同一致,新产品开发,guanggao投放,销售拓展三部分密切配合;

2)确保销售部,财务部,储运部在OSB系统运作中的紧密合作。

三 SLT工作制度

1、SLT每月例会(每月5日左右)

1)SLT回顾上月生意,确立下月工作重点和目标;如本月适逢季度首月,则制定季度计划。1月例全还需制定年度计划;

2)SLT同SSG,财务部,储运部举行月度OSB例会;

3)SLT同市场部,市场调研部举行每月沟通例会。

2、SLT每月工作重点

SLT在6日左右发布本月工作重点,抄送SSG,FSF。

1)本月销售工作重点(一主两次)

2)各市场目标及工作重点。

四 SLT人员分工及职责

1 总经理

1)确立公司整体发展目标及策略;

2)制定公司新产品开发计划和guanggao投放计划;

3)负责SLT同其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2 销售总监

1)全面领导销售部的生意发展;

2)全面负责销售部的组织建设;

3)在统管全国的同时,分管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四个市场。

3 销售副总监

1)全面协助销售总监在全国建立及健全销售系统;

2)在销售总监的领导下,分管山东,华东,华南,西南四个市场;

3)负责建立销售部的培训与发展系统;

4)实地工作,指导和培训各级销售经理;

5)负责SLT同SSG的沟通,并指导SSG的工作;

6)拓展新市场,承担SLT安排的其他相关工作。

(二)SCG组织

一、SSG角色

SSG(Sales Secretary Group)意为销售部秘书组,由三个秘书组成。负责协调整个OSB系统的运作,和IES体系的运转,SSG是SLT,FSF,客户,财务部,储运部的沟通和协调中心。

二、SSG职责

1协调OSB系统运作

1)全面跟进和协调所有客户的订货--发运-结算工作;

2)负责记录和统计OSB流程中的有关数据和档案;

2负责IES体系运转

1)全面协调销售部信息交流工作;

2)按时提供各种报表和报告给SLT和FSF;

3)充当SLT和FSF之间的沟通桥梁。

三、SSG工作制度

1 SSG每月例会(每月8日左右)

每月例会由SSG的组长主持,回顾上月工作,确立下月工作重点和目标。

2 OSB每月例会

参加SLT主持召开的OSB每月例会,检计上月OSB运作中本部门和其他部门所有出现的问题并予以改进。

四、SSG人员分工及职责

1、组长——

1)负责SSG的正常运转;

2)领导SSG人员完成各项工作;

3)负责跟进和协调山东,华东,华南,西南,四个市场所有客户的货款结算和每周 *** 拜访;

4)负责制定IES中的主要报表和报告,并督促其他人员完成IES有关工作;

5)主持召开SSG每月例会,评估上月工作,布置下月工作重点和目标;

6)记录和统计每月OSB运作中各部门出现的问题,在每月OSB例会上通报,并对例会上所提出的问题记录和编号,跟进到解决为止;

7)每月更新“客户信用等级一览表”和“客户储运信息维护表”;

8)协助销售副总监工作。

2、客户服务代表——

1)负责跟进和协调全国所有客户的订货与发运工作;

2)记录和统计全国每个客户的“补货记录”与“应收款记录”;

3)负责广洲区域的报表统计工作。

3、客户服务代表——

1)负责跟进和协调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四个市场所有客户的货款结算和每周 *** 拜访;

2)负责制定IES中的部分报表和报告;

3)协调销售总监工作。

(三)FSF组织

一、FSF角色

FSF(Field Sales Force)意为实地销售队伍,由市场经理、区域经理、客户经理共同组成。FSF在SLT的领导下,通过在全国各地建立稳定高效的分销系统,努力达到SLT制定的销售目标,并持续推动生意发展。

二、FSF职责

1生意发展

1)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制定的销售拓展计划;

2)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级的分销 *** ,以达到既定销售目标;

3)帮助分销商建立稳定高效的运作系统,持续推动主地生意发展;

4)勇于探索和创新,为培训和发展部提供有价值的经验总结。

2组织建设

1)根据生意需要,建立并不断充实和调整当地销售队伍;

2)努力提高组织结构的运转效率,不断优化当地工作流程;

3)制定公平合理的人员评估与激励制度,不断激励下属完成给定目标,并努力提高组织结构的凝聚力;

4)根据公司提供的培训资料,实地培训下属人员以提高其销售技巧;

5)在上级的培训和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销售技巧和工作能力。

三、FSF工作评估标准

1生意发展

1)销量目标完成情况;

2)分销系统拓展情况。

2组织建设

1)组织结构动作水平

2)下属及个人能力的提升情况。

(1)市场经理

一 市场经理角色

市场经理简称MM(Market Manager),负责公司在该市场(通常为几个省)的生意发展和组织建设工作,下辖若干区域经理和客户经理,为目前公司在实地的更高级别销售经理,直接向SLT分管经理汇报。

二 市场经理职责

1生意发展

1)不折不扣地完成SLT制定的销售拓展目标;

2)制定本市场的季度计划和月度计划,将其分解部署给各区域,并定期跟进指导和评估;

3)不断带领和督促下属建立和完善各地的分销 *** ,并达到既定销售目标;

4)亲自帮助核心分销商建立稳定高效的动作系统,并领导下属为本市场的主要客户建立运作系统,持续推动所辖市场生意发展;

5)勇于探索和创新,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提高,善于将自己和下属的宝贵经验加以归纳和提升,为培训和发展部提供建议。

2组织建设

1)根据生意需要,建立并不断充实和调整本市场销售队伍,并指导下属建立当地销售队伍;

2)努力提高本市场核心分销商的组织结构运转效率,并指导下属提高各客户的组织结构动作水平;

3)在公司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公平合理的人员评估与激励制度,不断激励下属完成给定的目标,并努力提高本市场组织结构的凝聚力;

4)根据公司提供的培训资料,实地培训下属人员以提高其销售技巧;

5)在上级的培训下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销售技巧和工作能力。

三 市场经理工作评估标准

1)所辖市场销量与分销水平

2)所辖市场组织结构动作水平

(2)区域经理

一 区域经理角色

区域经理简称UM(Unit Manager)负责公司在每一个区域的生意发展和组织建设工作,下辖若干个客户经理和当地销售代表,向市场经理汇报。

二 区域经理职责

1生意发展

1)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制定的销售拓展目标;

2)在市场经理的工作部署下,制定本区域的季度计划和月度计划,将其分解部署给各客户经理,并带领下属工作和定期评估;

3)不断带领和督促下属建立和完善各地的分销 *** ,并达到既定销售目标;

4)亲自帮助核心分销商建立稳定高效的动作系统,并领导下属为本市场的主要客户建立动作系统,持续推动所辖市场生意发展;

5)勇于探索和创新,善于将自己和下属的工作经验加以归纳和提升,向上级提供宝贵建议。

2组织建设

1)根据生意需要,建立并不断充实和调整本区域客户经理队伍,并指导下属建立当地销售队伍;

2)努力提高本区域核心分销商的组织结构运转效率,并指导下属提高各客户的组织结构运作水平;

3)在公司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公平合理的人员评估与激励制度,不断激励下属完成给定的目标,并努力提高本区域组织结构的凝聚力;

4)根据公司提供的培训资料,实地培训下属人员以提高其销售技巧;

5)在上级的培训和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销售技巧和工作能力。

三 区域经理工作评估标准

1所辖区域销量与分销水平

2所辖区域组织结构运作水平

(三)客户经理

一 客户经理角色

区域经理简称KAM(Key Account Manager),负责管理公司的重要分销商,并帮助客户建立和完善分销商运作系统,以及加强当地销售队伍建设,下辖若干当地销售代表,向区域经理汇报。

二 客户经理职责

1生意发展

1)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制定的销售拓展目标;

2)在区域经理的工作部署下,同分销商共同制定其季度计划和月度计划,将其分解部署给各销售代表,并带领和督促下属工作和定期评估;

3)不断带领和督促下属建立和完善所辖城市的分销 *** ,以达到既定销售目标;

4)帮助所辖分销商建立高效的运作系统,持续推动其生意发展;

5)勇于探索和创新,善于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加以归纳的提升,向上级提供宝贵建议。

2组织建设

1)根据生意需要,建立并不断充实和调整分销商销售队伍;

2)努力提高所辖分销商的组织结构运转效率;

3)在公司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公平合理的人员评估与激励制度,不断激励下属完成给定的目标,并努力提高组织结构的凝聚力;

4)根据公司提供的培训资料,实地培训销售人员以提高其销售技巧;

5)在上级的培训和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销售技巧和工作能力。

三 客户经理工作评估标准

1所辖城市销量与分销水平

2所辖客户组织结构运作水平

http://cachebaiducom/cword=%B1%A6%BD%E0%2C%CF%FA%CA%DB%3B%B2%BF%2C%BD%E1%B9%B9&url=http%3A//xxyd%2Enet/read%2Ephp%3Ftid%3D336480&p=b462d25e80904eac08e2923f61&user=baidu

给你找了下面的,看看适合不。

可口可乐的:

  对于可口可乐,实在是一言难尽,它太富有传奇色彩了。2001年《商业周刊》公布的全球100个更具价值品牌名单中,可口可乐以高达725亿美元高居榜首。二十世纪调查显示,全球更流行的三个词分别是上帝(God),她(her)和可口可乐(Coca Cola)。可口可乐还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之一个进入中国的外企,也是之一个在中国做广告的。1984年英女王访华,英国电视台BBC拍了一个纪录片给中国中央电视台放。作为外交礼节,中央电视台必须播放,但苦于没钱给BBC,于是找到可口可乐要赞助。可口可乐提出了一个赞助条件:在纪录片播放之前加播一个可口可乐的广告片。这成了新中国电视广告历史上的开篇之笔。此后很多企业写报告问“可口可乐可以做电视广告,我们行不行?”于是做电视广告的口子打开了。 撇开可口可乐荣耀不论,可口可乐的广告策略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可口可乐公司的前老板伍德拉夫有一句名言:“可口可乐9961%是碳酸、糖浆和水。如果不进行广告宣传,那还有谁会喝它呢?”从历史上看,可口可乐公司机以广告投入巨大而取胜的。如今可口可乐在全球每年广告费超过6亿美元。中国市场也不例外,可口可乐在中国每年广告投入高达几千万元。起初,可口可乐是以国际化形象出现在中国消费者面前的,凭最典型化的美国风格和美国个性来打动消费者,所用广告也是美国亚特兰大版本。临近20世纪末时,可口可乐意识到,要当中国饮料市场的领导者,品牌融合中国文化才是长久之路。于是在1997年,可口可乐的广告营销策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在中国推出的电视广告,之一次选择在中国拍摄,之一次请中国广告公司设计,之一次邀请中国演员拍广告。可口可乐开始大踏步实施广告本土化的策略。

这是肯德基的:

  案例研讨小组两名成员在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的配合下,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本篇案例的撰写。采访肯德基这样一个餐饮业特许经营方面的典范,我们最深的感触是:肯德基是一个有明确战略的企业,并且能够将这个战略成功地贯彻实施。同样是以人为本,同样是稳健经营,管理理论是一样的,但做出来就大有不同了。一个完美无缺的经营战略,如果执行不力,最后也会变得一文不名; 而确定了恰如其分的经营战略,再辅之以完满的贯彻实施,企业才能百战不殆,长盛不衰。 作为国际餐饮巨头,肯德基值得探讨和深入研究的地方太多了,本案例也只涉及到其中一小部分。肯德基为什么做这样的决策?肯德基是怎么执行的?又是怎样推进到位的?这是本案例最关注的三个问题。 肯德基的自身实力,远景战略目标与经营管理三者是高度统一,相互支持的。为了发展中国的快餐业和特许经营业,我们要向肯德基学习,但同时也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把它的成功经验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学有所获。本案例(上)内容为远景目标、市场营销和选址策略;本案例(下)内容为特许经营、企业 文化、供应商管理和员工培训。 选址策略 地点是饭店经营的首要因素,餐饮连锁经营也是如此。连锁店的正确选址,不仅是其成功的先决条件,也是实现连锁经营标准化、简单化、专业化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因此,肯德基对快餐店选址是非常重视的,选址决策一般是两级审批制,通过两个委员会的同意,一个是地方公司,另一个是总部。其选址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是肯德基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肯德基选址按以下几步骤进行。 ★商圈的划分与选择 1.划分商圈 肯德基计划进入某城市,就先通过有关部门或专业调查公司收集这个地区的资料。有些资料是免费的,有些资料需要花钱去买。把资料买齐了,就开始规划商圈。 商圈规划采取的是记分的 *** ,例如,这个地区有一个大型商场,商场营业额在1000 万元算一分,5000万元算5分,有一条公交线路加多少分,有一条地铁线路加多少分。这些分值标准是多年平均下来的一个较准确经验值。 通过打分把商圈分成好几大类,以北京为例,有市级商业型(西单、王府井等)、区级商 业型、定点(目标)消费型、还有社区型、社、商务两用型、旅游型等等。 2.选择商圈 即确定目前重点在哪个商圈开店,主要目标是哪些。在商圈选择的标准上,一方面要考 虑餐馆自身的市场定位,另一方面要考虑商圈的稳定度和成熟度。餐馆的市场定位不同,吸引的顾客群不一样,商圈的选择也就不同。 例如马兰拉面和肯德基的市场定位不同,顾客群不一样,是两个“相交”的圆,有人吃肯德基也吃马兰拉面,有人可能从来不吃肯德基专吃马兰拉面,也有反之。马兰拉面的选址也当然与肯德基不同。 而肯德基与麦当劳市场定位相似,顾客群基本上重合,所以在商圈选择方面也是一样的。 可以看到,有些地方同一条街的两边,一边是麦当劳另一边是肯德基。 商圈的成熟度和稳定度也非常重要。比如规划局说某条路要开,在什么地方设立地址, 将来这里有可能成为成熟商圈,但肯德基一定要等到商圈成熟稳定后才进入,例如说这家店三年以后效益会多好,对现今没有帮助,这三年难道要亏损?肯德基投入一家店要花费好几百万,当然不冒这种险,一定是比较稳健的原则,保证开一家成功一家。 ★聚客点的测算与选择 1.要确定这个商圈内,最主要的聚客点在哪。 例如,北京西单是很成熟的商圈,但不可能西单任何位置都是聚客点,肯定有最主要的 聚集客人的位置。肯德基开店的原则是:努力争取在最聚客的地方和其附近开店。 过去古语说“一步差三市”。开店地址差一步就有可能差三成的买卖。这跟人流动线(人流活动的线路)有关,可能有人走到这,该拐弯,则这个地方就是客人到不了的地方,差不了一个小胡同,但生意差很多。这些在选址时都要考虑进去。 人流动线是怎么样的,在这个区域里,人从地铁出来后是往哪个方向走等等。这些都派人去掐表,去测量,有一套完整的数据之后才能据此确定地址。

下面是宝洁的:

始创于1837年的宝洁公司,是世界更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2003-2004财政年度,公司全年销售额为514亿美元。在《财富》杂志最新评选出的全球500家更大工业/服务业企业中,排名第86位。宝洁公司全球雇员近10万,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织物及家居护理、美发美容、婴儿及家庭护理、健康护理、食品及饮料等。众所周知,宝洁是个文化立足,品牌起家的跨国企业。全球化战略、多品牌、文化战略是宝洁成功的三大法宝。准确命名树立品牌  宝洁公司对品牌的命名,非常讲究,他们深谙一个贴切而绝妙的品牌命名,能大大地减小产品被消费者认知的阻力,能激发顾客美好的联想,增进顾客对产品的亲和力和信赖感,并可大大节省产品推广的费用。宝洁公司通过对英文名字(单词)的精确选择或组合来给产品品牌命名,使中文名字与英文能在意义和发音上很协调贴切地配合。准确地体现了产品的特点和要塑造的品牌形象以及消费定位,提升了品牌的形象。  当然,广告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宝洁公司每年的广告宣传费用占全年销售总额的1/8,一方面,通过在电视、 *** 、杂志上做广告;另一方面,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聘形象代言人、在高校设立奖学金、与国家相关部门搞公益活动等来提高品牌的认知度。与此同时,为了占领终端消费市场,在农村,宝洁公司搞了全国性的路演活动;在城市,宝洁公司的产品在超市、商场中的陈列非常讲究,占据很大的货架空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广告宣传,有效地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利益诉求与情感诉求提高品牌的文化内涵  利益诉求就是从品牌的功效来演绎概念;情感诉求则从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中来演绎概念。宝洁的广告诉求很注重利益,如“佳洁士”与全国牙防组推广“根部防蛀”的防牙、护牙理念;“舒肤佳”与中华医学会推广“健康、杀菌、护肤”的理念;洗发水的“去屑、健康、柔顺”理念等。这无一不是品牌的利益诉求。除此之外,宝洁的品牌还加强了情感诉求,如最近两年,飘柔打出自信的概念大旗,从“飘柔吵架篇”、“飘柔老师篇”到现在的“飘柔指挥家篇”,飘柔广告无不以自信作为品牌的诉求点。此外,飘柔还相继推出“飘柔自信学院”、“多重挑战”、“同样自信”、“职场新人”、“说出你的自信”等系列活动,将“自信”概念演绎得炉火纯青。通过利益诉求与情感诉求的有机结合,大大地提高了品牌的文化内涵。  独特的品牌营销策略:多品牌,多个性  在同一领域成功地推出多品牌,是宝洁在品牌营销中的一大特点。  人们知道,宝洁的每一款产品的特性是各不相同的,宝洁的家族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款品牌,宝洁这样在同领域推出不同品牌的做法,与我们传统的产品理念有很大的区别,这不是无异于在窝里斗,会不会造成宣传资源的浪费?经过多年的品牌营销实践证明,答案是否定的。宝洁不断在相同领域推出自己不同品牌的做法,正是考虑到市场本身的多元化、以及消费者不同性格、不同喜好、不同偏爱、不同需求这一根本差别,宝洁不仅要力争满足全球消费者的共同需要,同时也尽力满足具体市场的独特需求。  这与目前市场上不同档次、不同价位的产品之间相互抄袭或模仿,其心存误导之意的做法有着根本的不同,宝洁首先将目标市场划定为不同区间,结合产品的不同品质,使不同品牌的产品有很强的可辨别性和很明确的市场定位,这样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范围拓宽了,并让消费者买得明明白白。  运作模式:内外兼备立体化  宝洁进攻市场常用的武器是广告,与央视标王秦池、爱多不同的是,宝洁认为“市场输赢的界定在于有没有好的产品”,并以此作为占领市场的大前提和根本要素,以质量求生存,在市场的进化和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已经被无数次地证实了它的正确。宝洁每年对产品都要进行改进和升级,例如其汰渍品牌自推出以来,已改进了60多次。  宝洁将分销商定位为现代化的分销储运中心,组建由战略性客户组成的分销商 *** ,分销商除了具备规模、效率、专业服务和规范的特点之外,还需具有很强的融资能力,同时减少分销商的数量,为现有分销商的生意拓展提供了空间。在“双赢”的策略指导下,宝洁与分销商一起分享宝洁的专业知识、系统及技能,正是这密切的合作从而将品牌营销落到实处。  独门暗器——市场调查  宝洁对每个不同地区的文化形态的深入理解,是宝洁产品能在全球迅速推广的根本之一。在进军中国市场之初,宝洁公司在中国全境做了长达两年的市场调查,对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建立了比较充分、清晰、客观的概念。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宝洁公司在中国建立了完善的市场调研系统,开展消费者追踪并尝试与消费者建立持久的沟通关系。早期的国人的消费观念还停留在比较单纯的“名牌崇尚”阶段。宝洁在观察、认识、理解消费者之后,很注意与中国消费者在各个层面上的沟通,在其中国的市场研究部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及时捕捉消费者的意见。这些意见被及时分析处理后、反馈给市场、研发、生产等部门,以生产出更适合中国消费者使用的产品。  品牌形象:以人为本  个性化的品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一点人们早已达成共识。宝洁描绘的品牌愿望在人们心中占据的位置及热情的程度却无胜于有,这种善于制造期待值的技巧正是源于对人性的深刻的洞察。只有贴近人性、攻占心灵、才能谈得上消费者对品牌有认识有了解。宝洁的产品工艺和广告策略都源于对人的尊重,为人类的生活创造更丰富的价值。  宝洁以其多品牌和新意辈出为追踪时尚新潮的消费者最前沿的流行情报和示意,让他们认知、领悟继而青眼有加,配合市场销售,电视广告是必不可少的,一则给品牌的追随者以耳目一新的 *** 与信念,一则细致更体贴地与之交流对新生活的诗意与细节的敏感及理解程度,短短数年内,宝洁的多品牌在消费者认知里已深植内心。

  宝洁号称“没有打不响的品牌”,事实也是如此。自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宝洁每年至少推出一个新品牌,尽管推出的产品价格为当地同类产品的3~5倍,但并不阻碍其成为畅销品。可以说,只要有宝洁品牌销售的地方,该产品就是市场的领导者。  而宝洁进攻市场最常用的武器就是广告了。上世纪80年代,宝洁首先给中国吹来广告风,当海飞丝的去头屑广告在电视上热播时,年轻人最时髦的话题就是海飞丝了。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在电视里出现了宝洁产品的广告,都会拥有一群时髦的追风族。宝洁能取得这么高知名度,是建立在高成本广告投入的基础上的。据权威的市场调查公司统计,1999年宝洁在中国投入的广告费超过5亿元,占中国日化领域的10%左右。远比同是跨国公司的联合利华高的多,更别谈国内产品。  如果宝洁广告的特征仅仅是狂轰滥炸,那它的广告策略称不上更佳,最多沦为像哈药、脑白金那样让人烦。宝洁广告策略自然有其他品牌不可比拟的精妙之处。  首先,宝洁广告定位与产品定位浑然一体。众所周知,宝洁是世界上品牌最多的公司之一,这源自于宝洁的市场细分理念。它认为,一千个消费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归结出一些不同点,用琳琅满目的品牌逐一击破。于是宝洁洗发水麾下有飘柔、潘婷、海飞丝三大品牌,洗衣粉系列有汰渍、碧浪,香皂市场有舒服佳、玉兰油。然而,宝洁并不担心各种品牌在同一货架上的相互竞争,因为宝洁广告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消费者,该使用哪种品牌。以洗发水为例,海飞丝个性在于去头屑,“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飘柔突出“飘逸柔顺”,潘婷则强调“营养头发,更健康更亮泽”,三种品牌个性一目了然。消费者想去头屑自然选择海飞丝而不是飘柔,从而避开了二者的竞争。宝洁的广告细分,达到了把中国消费者一网打尽的目的。1999年中国洗发水市场,宝洁产品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其中飘柔以2543%份额高居榜首,潘婷和海飞丝分别以1855%和1511%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  其次,宝洁广告极具说服力。它的电视广告惯用的公式是“专家法”和“比较法”。宝洁先指出你面临的一个问题,比如头痒,头屑多,接着便有一个权威的专家来告诉你,头屑多这个问题可以解决,那就是使用海飞丝,最后用了海飞丝,头屑没了,秀发自然更出众。这就是“专家法”。“比较法”是指宝洁将自己的产品与竞争者的产品相比,通过电视画面,消费者能够很清楚地看出宝洁产品的优越性。当然宝洁广告常常揉和“专家法”和“比较法”,比如舒服佳广告。舒服佳先宣扬一种新的皮肤清洁观念,表示香皂既要去污,也要杀菌。它的电视广告,通过显微镜下的对比,表明使用舒服佳比使用普通香皂,皮肤上残留的细菌少得多,强调了它强有力的杀菌能力。它的说辞“唯一通过中华医学会认可”,再一次增强其权威性。综观舒服佳广告,它的手法平平,冲击力却极强。  再次,宝洁形象代言人与众不同。宝洁的竞争产品,比如联合利华一直聘请国际大腕级女名人做形象代言人,丝宝邀请香港巨星如郑伊健、谢霆锋作风影的广告代言人,而宝洁代言人通常是符合宝洁产品个性、气质定位的平民化广告新人。这类广告让广大消费者耳目一新,给他们带来了平和、亲近的感受。此外,平民化广告也起到了很好的暗示作用,使消费者对号入座,不知不觉中成了宝洁产品的俘虏。比如飘柔广告代言人,通常是公司的白领,而平常注重形象、愿意头发更柔顺的消费者也常是受过教育的白领阶层,自然飘柔广告深受他们的欢迎。  宝洁几乎无懈可击的广告策略给宝洁带来了挡不住的效益。据国家有关部门数据显示,1999年宝洁在中国大陆的产品销售额已超过130亿元,其中飘柔、潘婷、海飞丝、沙宣四种洗发水占洗发水市场份额的60%以上,汰渍、碧浪洗衣粉占洗衣粉市场份额的33%,舒服佳占香皂市场的41%。这些惊人的数据表明,宝洁已成为中国日用品市场上无人能敌的霸主。宝洁的广告策略也是傲视群雄的,按上述分析,宝洁居十大更佳品牌广告策略之首,自无异议了。

希望能够帮到你,望采纳!